圖片來源:重慶市江北區檢察院
3月6日,重慶市江北區法院某審判庭內,三組陌生而迥異的家庭齊聚在旁聽席。這次看似普通的旁聽,實則是江北區檢察院精心設計的“家庭教育指導課”——讓現場旁聽打破家長的認知“堅冰”,讓檢察溫度成為再塑家庭教育的熾熱熔爐。
將家庭教育課堂搬進法庭,源于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的教育契機。而選擇他們也并非偶然,半個月前,檢察官羅慧在整理多份案卷時,發現了極具代表性的三個家庭——
親子關系淡薄的小孟,幾個月前因盜竊摩托車被移送審查起訴,如今尚在取保候審期間,可缺失的家庭教育讓她對一切都不以為意;
從小被溺愛的小陳,今年2月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大好青春光景被鎖在囚服之中,她和母親都對判決結果心懷怨念;
缺乏家人陪伴的小張曾是一名被害人,患有嚴重的創傷后應激障礙,后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之下逐漸走出陰霾,如今是一名成績優秀的高中生。
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卻因各自的家庭教育問題走向了人生困局。“甩手掌柜”孟父、不服判決的陳母,以及曾經監護失職但及時“悔改”的張母,在這三個家庭身上,羅慧看到了很多涉案家庭的影子。此時,一個構想逐漸成形:讓三個極具代表性的家庭在真實司法場景中完成自我教育。
這個想法是否能夠實現?江北區檢察院未檢部門立即召開專題會議。
“與其單向地說教、勸導,不如嘗試構建沉浸式體驗場域,讓家長在庭審中直觀感受家庭教育缺位的后果。”
“院里設立了‘1+4+N’護未矩陣,以1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為載體,由檢察院、婦聯等4家單位協同發力,將家庭教育與家風學堂等N種方式結合,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幫教效果,這個機制可以用于此次活動。”
3月6日,江北區檢察院邀請了區婦聯、區法院的相關人員共同參加這場活動。活動剛開始,除了小張母親,另外兩家人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可隨著庭審的推進,他們的狀態有了變化。
舉證環節時,公訴人當庭播放的監控視頻讓旁聽席有了輕微騷動,而那句“被告人張某等3人涉嫌搶奪罪,建議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更如同石頭砸進水面,掀起波瀾。
小孟捏緊了父親的手、震驚且羞愧的表情在陳母臉上交織,看來眼前的一幕對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隨后,羅慧趁熱打鐵,在庭審告一段落時,邀請眾人來到法院的調解室。
“旁聽完庭審,大家有什么感受嗎?”羅慧翻開了手中的資料,在“督促監護”幾個字畫上了大大的圈。
張母率先開口:“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下,我改變了和孩子相處的模式,多陪伴多關心,現在孩子成績很好,還不止一次說未來要攻讀法律成為檢察官,幫助更多的人。”
“這些被告人都是年少輟學,家里人也不管,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和他媽平時也忙著掙錢,疏于對孩子的管教,都是我們做家長的錯。”小孟父親說道。
陳母緊隨其后:“看著這些被告人,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是我錯了,我太溺愛她了,才讓她走上歪路。”
這場開誠布公的對話持續了一個小時。結束之際,羅慧將幾本《莎姐講故事》送給了大家,“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是人生的第一顆紐扣,迷途不是陌路,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窗外,云消雨霽,活動圓滿結束。
近年來,江北區檢察院與多家單位合作,成立了“家之語”家庭教育指導基地,借助“1+4+N”護未矩陣,形成了“訓誡+督促監護令+家庭教育指導”融合機制,并依法制發督促監護令150余份,開展家庭教育指導130余次,促進70多名涉案未成年人改過自新,全力構建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大格局。
(文中除檢察官以外均為化名)
- END -
來源 | 重慶檢事兒
編輯 | 劉巖
審核 | 田驍
投稿 | tx3053911(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