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瓜,老巴進一步增持了日本五大商社的股份,將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丸紅、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這五家從8.53%增持到了9.82%,
而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在日本持股的市值達235億美元,總持股市值近9%,
注意了,加倉五大商社的錢,很多都是通過在日本發債買來的,比如19年老巴首次發債,規模就達到了203.5億,隨后老巴在日本發了足足8次債券,伯克希爾也一躍成為日元債券最大的海外發行商,
那么關于老巴投資日本商社的邏輯,芒格生前是這么評價的:
“日元的利率是每年0.5%,借期10年,而日本海外企業根深蒂固,它們在海外擁有廉價的銅礦、橡膠種植園和其他自然資源。所以巴菲特在日本以0.5%的利率借錢,并投資日本股票,這些股票有5%的股息,所以能產生大量的現金流,無需投資實體經濟,無需思考,無需任何東西,躺著看日經指數上升?!?/p>
就這事我倒是有些獨特角度,用最簡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1、老巴投資五大商社,本質投的是“日本商社借日元出海套利”的機會,就好比老巴募集日元,買了一個日元版的海外全天候組合策略;
為什么這么說,如果你細看五大商社的業務模型,你會發現它確實就是一個資管投顧的狀態了,
股票類:五大商社持有全球大量海外企業的股權;
商品類:持有各種海外能源礦產;
債券類:手握大量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企業債和政府債;
是不是就有點像,來我a借錢買全天候的味道,只是區別是老巴借日元,利率才不到1%,息差套利空間要更大,
其實90年代在日本開始著手這個方向的人,過往二十來年,也算是全球資本領域最大的贏家。
而咱們普通人雖然沒法借日元,但是rmb其實利率比日元也高不了多少了,甚至經常能見到2%利率的資金,
考慮宏觀人口、環境的轉變,國內利率和經濟是匹配的,所以未來咱們市場的主機會,我認為也一樣是出海資產配置賺息差,
我自己的投資策略,也是一以貫之,比如用rmb形式,借助一定的融資工具,構建全球版全天候,讓整個資產包的杠桿率保持在2倍以上,
這里話又說回來,杠桿這事很多人表示費解,老巴一直奉勸普通人不要使用杠桿,但為什么老巴自己卻一直在使用杠桿呢?
主要原因還是巴菲特自己使用的是保險公司浮存金,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期限幾十年的杠桿,杠桿到期期限越長,自然風險就越小,
就好比老巴借錢買標普500,貸款期間30年,勝率幾乎是100%,但你買標普500,貸款期限5年,一次黑天鵝就可以讓你死。
因此普通人在拿不到無限期杠桿的情況下,如果想具備上杠桿的權利,就必須計算自己的風險,把極值回撤計算在一定范圍,比如我自己的配置要求是15%以內。
怎么去量化自己的風險,這個其實是最難的,也是一文難以說清的,能用幾萬字去講的,
除非你有量化回測工具,否則進行到這一步就卡住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巴菲特不建議普通人上杠桿的核心原因,因為期限有限的情況下,計算自己的風險是很專業的事情,玩不好,連格雷厄姆也可以破產。
橋水達利歐發明全天候,本質上最難的就是計算極端風險,而我一直說永久策略的歷史六十年回撤,也是在給策略風險做壓力測試,
另外有人會問,可不可以動杠桿買國內的紅利指數家族這些品種,我的個人建議是放棄這個危險的想法,因為A股的風險,不僅是市場風險,還面臨政策、TZ上的不確定性,拉長看,是老巴都不敢單吊的品種,
中證紅利本身在15年出現過30%回撤,08年出現過60%以上的回撤,所以千萬別認為高股息沒有風險,風險依然十分巨大,分散配置可以,但不能陷入溫柔鄉。
同理,老巴買五大商社的行為,表面上看很像是融資買日本紅利指數,但本質上是低利率配的全天候,是沒有太大經營風險的生意。
當然,最后還是那句話,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杠桿本身風險和收益是完全對等的,但認知不夠就急于上杠桿,才是最大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