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毛主席拿過授銜評選小組整理的名單,在看到大將一欄出現王建安的名字時,將他的名字單獨勾出,還在一旁批注:“此人驕傲自滿,授中將為宜。”
最初擬定的上將名單
因為這個小插曲,資歷足夠的王建安授銜的事宜就被擱置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毛主席覺得王建安驕傲自滿,還擱置了他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機會呢?
王建安后來又有何經歷呢?
關于王建安將軍的性格,許世友將軍曾經這樣形容:“會上拍桌罵娘,會下從不拆臺?!?/strong>
王建安是直來直去的急脾氣性格,十分倔強,做事雷厲風行,的確有些沖動。但他并沒有驕傲自滿,也沒有目中無人。
而王建安給毛主席留下這樣的錯誤印象,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王建安擔任山東軍區副司令,陳毅元帥與陳賡將軍領命來到山東。一次戰役中,在具體的作戰安排方面,王建安與陳毅元帥產生了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
王建安將軍
王建安一時性急,站起來拍著桌子對陳毅爭吵,嗓門大到整個華野司令部都不敢作聲。當時王建安的職務還在陳毅之下,他這樣不分場合地大聲爭吵,顯得頗有幾分“以下犯上”的味道。消息很快傳到毛主席耳朵里,王建安就給毛主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王建安性子急躁的毛病,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王建安是湖北黃安人,出身貧寒,從小就要去給地主家做工,童年十分凄慘。在14歲的時候,王建安給給地主家放牛,還時常無緣無故受到地主的打罵。
這讓王建安忍無可忍,想辦法搞到一塊臘肉作為學費,去到滄州的八極門李殿堂家學武,學成后,王建安回到經常欺辱他的地主家,把地主暴打了一頓,散盡了他的錢財,在一時沖動之后,還將地主的家宅也燒毀了。
事后,王建安冷靜了些,擔心地主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他不得不將本名“王見安”改成了“王建安”,跑出家鄉,參軍入伍,后來參加了黃麻起義,這才正式投身革命之中,加入了黨組織。
王建安沒有性格驕傲,目中無人的另一個證據,就是他在與許世友存在恩怨的時候,仍然心甘情愿給許世友當副手。
當時是在1948年的豫東戰爭結束之后,王建安剛來到華北軍區,就被毛主席喊去,得知了解放軍要攻打濟南城的決定。毛主席喊他來時,是希望將他調去山東兵團,讓許世友擔任司令員,王建安擔任副司令。
毛主席
毛主席還特意告訴王建安說,許世友在膠東部隊很有威望,你王建安也不差,在魯中南地區打出了名氣,要是你們兩個都在山東,就能組成“山東雙雄”,俗話說孤掌難鳴,但是你與許世友同心協力,定能擊得響亮。
王建安聽出了毛主席的言外之意,知道毛主席是在擔心他與許世友之間的矛盾。
王建安與許世友結仇,是在紅軍時期。雖然沒有接受過正經的教育,但黃建安十分熱愛學習,總會在作戰間隙,抽時間讀書寫字。黨組織很欣賞他這一點,將他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讀書,為他日后成為“軍政雙全”的指揮員奠定了基礎。
抗日軍政大學
在抗大學習期間,王建安結識了同樣到此學習的許世友。兩人作戰風格都十分勇猛,善打硬仗,常打勝仗,他們兩個一見如故,關系非常好,在校期間如同穿同一條褲子的兄弟。
1937年的時候,兩人還在抗大學習,耿直的許世友因為批判張國燾的言論有些過火,因此受到了批評,許世友還被氣得送去醫院。出院后,許世友當即召集一群老紅軍戰士,想帶著大家轉移陣地,擅自前去大別山打游擊戰。
王建安當然是積極響應了好友的號召,但是在沖動急躁的性格之外,王建安也很有理智。他冷靜下來思考后,總覺得這樣做不妥,于是在許世友出發前,王建安將此事上報,許世友等人因此沒有走成。
許世友將軍
后來在毛主席耐心地勸導講解之下,許世友幡然悔悟,但他始終不能原諒王建安的行為。兩人之間的關系就此變得十分僵硬。所以,在攻打濟南城之前,毛主席會不放心地進行詢問。
想明白這一點后,王建安當即站起來,給主席敬了一禮,然后大聲地保證,自己一定會盡心盡力輔助許世友完成任務,請主席放心。毛主席欣慰地笑起來,讓王建安去找周總理。
周總理花了一晚上給他詳細說了作戰計劃,王建安告別周總理之前,還收到一個公文包做禮物,此后的幾十年里,他一直堅持使用這個公文包。
濟南老城墻
等王建安再次見到許世友,兩人也不說別的,干脆地喝了場酒,就此冰釋前嫌,還互相約定,等到拿下濟南城,大家再高高興興喝一次。王建安說到做到,果然勤勤懇懇給許世友當起了副手。
當時許世友因為養傷,有段時間不在戰區,王建安獨自一人擔下大任,堅持到許世友養傷歸來,見到許世友后,王建安還幽默地表示自己終于能交差了。許世友很是感慨,當即謙虛地表示,接下來這一仗,自己仍然需要王建安的幫助。
之后,在王建安與許世友的相互合作之下,從開戰到結束,前前后后只用了8天,解放軍就將固若金湯的濟南城攻打下來。消息傳到毛主席那里,讓他十分高興,他果然沒有看錯人,王建安和許世友都是好樣的。
之后王建安還接連參加了淮海、渡江等重要戰役,直到新中國成立了,他才得以休息。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王建安又率軍去到朝鮮。在1953年志愿軍發起夏季反攻時,王建安配合許世友的部隊,成功拿下了多處陣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王建安先后立下的戰功來看,他像許世友一樣,授予上將的軍銜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在1955年即將舉行授銜儀式時,常年奔波在第一戰線的王建安,剛離開朝鮮戰場就病倒了。
授銜評選小組對所有開國將領展開調查時,王建安一直在醫院中養病。毛主席在授銜前夕,收到了評選小組提交的名單。他一眼就在上將一欄中看到了王建安的名字。
五五授銜
毛主席知道王建安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但當初他沖動之下,對陳毅的大吵大鬧的事,給毛主席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毛主席下意識地覺得王建安還是那個驕傲自滿之人,于是提筆將他的名字勾出來,還在一旁批注:“此人驕傲自滿,授中將為宜?!?/strong>
就這樣,養病中的王建安與上將的軍銜擦肩而過。
不過授銜評選小組一直記掛著這件事,他們都是經過嚴格地篩選之后,才做出的名單。評選小組堅信,王建安的功績值得上將一銜,于是在1956年,找了個機會,將實情告知了毛主席。
五五授銜
毛主席耐心地聽完了評選小組的意見,他也意識到自己因為一時的偏見,做出了錯誤決定。于是在他的安排下,由彭老總作見證,給王建安補授了上將的軍銜和3枚一級勛章。
之后,王建安不管身在什么崗位,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1977年去廈門視察時,王建安斷然拒絕當地領導的陪同,親自到基層調查慰問。他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十分嚴格,把他們調得遠遠,決不肯以權謀私。
王建安將軍與夫人
王建安的生活作風非常節儉,還拒絕了國家的福利,因病去世前,與妻子兒女立下“五不”的約定,不開追悼會,不獻花圈,不進行告別儀式,不通知生前好友,也不請同志護送遺體火化。他早早就簽訂了遺體捐贈,死后將遺體送去醫學院,以供醫學研究。
王建安將軍一生都在為國家與人民著想,生活樸素節儉,始終不肯給國家添麻煩,王建安將軍和他為革命和新中國成立做出的貢獻,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