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日本成了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但其實,我國卻是受到核威脅最多的國家。
美國向日本投放核彈
除了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外,“老大哥”蘇聯也曾經考慮過對我們實施核打擊。面對著二戰后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毛主席的一招“換家戰術”,僅僅只用了一紙電文便輕而易舉地解除了核打擊的威脅,令美蘇瞠目結舌,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主席訪問蘇聯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是第一個與我們建交的國家,但是到了1958年,中蘇關系開始持續惡化。在1964年到1969年這五年里,蘇聯在中蘇邊界發起的沖突,大大小小竟達4000多起之多。同一意識形態下的兩個國家開始出現矛盾,這其實并不難理解,在大國的外交事務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
1969年蘇軍入侵珍寶島,自此中蘇關系惡化至極。在裝備方面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珍寶島的控制權來回幾次易主,人民解放軍不顧一切,最終成功搶走珍寶島的控制權,我們秉承著寸土寸金的原則,成功捍衛住了自己的領土。
珍寶島戰役
本來就持續惡化的中蘇關系,因著蘇聯的這一次的敗仗從而徹底翻臉,蘇聯開始走向了往核打擊方向的報復之路。
珍寶島一役過后,蘇聯國內對華鷹派勢力迅速壯大。他們一直認為正在步步為營的中國,日后會形成新的、有力的威脅,如不迅速制止,日后必成大患。
蘇方中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時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格列奇科,提出了史無前例的新型政治方向,那便是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這一建議便馬上得到了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支持,雖然說我們一直遭受著美國的威脅,但有時候美國的威脅往往只是一種恐嚇。
但是蘇聯這一次的情況截然不同,可以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史上距離核戰爭最近的一步,同時也是對于剛建國的新中國一次戰爭上的考驗,而我們最終卻將它化險為夷,要感謝的還是來自美國的通風報信。
當時正處于冷戰時期,核戰爭事關重大,蘇聯不能師出無名。于是在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按照勃列日涅夫的指示,通知美國蘇聯準備對中國發動核打擊。
勃列日涅夫
蘇聯的想法是一旦發生戰爭,希望美國保持中立的態度。因為當時中美還沒有建交,而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則認為正在變強大的中國可以牽制住蘇聯,1972年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便是很好的證明,此事件也奠定了中美建交的基礎。
美國的意圖非常明顯那便是“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并且一旦蘇聯發起核戰爭,全世界都會臣服于他,美國便會輸掉“軍備競賽”,進而引起輸掉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冷戰”,所以,美國必須為自己的命運做出抉擇。
于是,美國便在8月28日的華盛頓明星報刊登了一則消息,標題則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詳細介紹了蘇聯將怎樣用中程洲際導彈,對中國的酒泉、西昌等重要的軍事基地以及長春、鞍山等重要的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消息一經發出,便傳遍了全世界,中國也得知此事并且十分重視,全國及時進入到了戰備狀態,并且有些地區能達到全民皆兵的狀態。
此后,毛主席便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毛主席的一聲號令,全國的國民經濟即時轉向了戰時狀態。大批大批的工廠、工人開始轉向山區 實行了“山、散、洞”的配置,舉國上下都在思考著一個問題:中蘇如果真的爆發了核戰爭,該怎么辦?
要知道,70年代的蘇聯,軍工產值一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軍工、重工產能最豐富的國家,
可以說蘇聯的七十余年歷史中沒有哪個時代比70年代更加輝煌。
據統計,時蘇聯有著近四萬顆的核武器庫存以及大量氫彈,我國雖然說已經于1964年爆發第一顆原子彈以及1966年爆發第一顆氫彈,但是不論是在數量上、規模上還是無法與蘇聯相匹敵。
如果真的發生核戰爭,屆時,中國的領土將變成一片廢墟!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緊急召開會議,會議討論并且分析了此次該如何應對蘇聯的這一問題,在場的人員無人對蘇聯有膽怯的想法。大部分人的主張都是跟蘇聯硬碰硬、絕不手軟,絕不向蘇聯低頭。如果蘇聯用核武器攻擊我們,我們盡全力反擊回去。如果數量不夠,我們便以戰養戰,邊打邊生產。
然而眾人提出的這些決策后,毛主席并沒有立即采取相應的反擊措施,而是獨自思索一番,表示出反對向蘇聯發射核武器進行報復。
這是由于什么原因促使毛主席反對此項措施呢?
正是毛主席的獨到之處。
自古以來發生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戰爭,最后受傷害最大的還是普通的群眾百姓。
正所謂明亡后,流傳在大街小巷的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毛主席深知這一點,所以得不償失。
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核武器爆炸后,土地會變成一片廢墟、寸草不生。
核彈爆炸后廢墟
就像是廣島、長崎那樣 ,“小男孩”和“胖子”親吻了那片土地,時至今日爆炸的中心區域仍然寸草不生,并且爆炸后無處不在的核輻射將會貽害子孫后代,那時這片土地便不再適合人類生存與居住。
在這樣的情況和背景下,毛主席嘗試并且提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戰術——“換家戰術”。
通俗易懂的來說便是我們兩個國家相互交換領土,到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是全國的8億人口都“搬家”到蘇聯,這就是所謂的“換家”。
對于蘇聯的想法來說,炸誰都不會炸自己的土地和國家,一旦蘇聯真的向中國發射核武器,那么我國所有人民解放軍將會第一時間進入蘇聯境內,全面進攻蘇聯的后方,既然已經被核武器轟炸了土地,那便沒法再進行居住,還不如另找出路,向死而生。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們都震驚不已,同時又非常的贊成這個想法。
那么蘇聯的問題解決完了,該想想怎樣去處理我們自己的核武器問題呢?毛主席開口后,再次語出驚人。
毛主席的意思是把這些核武器都發射到就近的第一島鏈太平洋美軍基地上去,這樣美軍便自亂陣腳,很難有時間對我國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當時美國駐亞洲總兵力約有24萬左右,如果那時美軍要報復我國那便也無所謂,因為那時候中國就已經遭遇了蘇聯的核打擊破罐子破摔,都不是一些棘手的問題了。
簡單地來說便是如果蘇聯對中國實施核打擊報復,那么中國便立馬向第一島鏈西太平洋美軍基地發射核武器,然后幾億人蜂擁而入蘇聯的領土去搶奪、去占領。
果真,這一戰術出現后,美蘇果斷相信,因為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領袖毛主席所提出。
會議結束后,毛主席委托周總理將此次的會議內容整合成電文發往世界各國,收到消息后的世界鴉雀無聲,非常震驚。
此后,美蘇、北約、華約、甚至聯合國都開始議論討論這件事,美國高層軍方開始開會討論,認為中國很有可能做出此事,而且此時的美軍還承受不了太平洋軍事基地的摧毀,因此一定遏制蘇聯,不能讓蘇聯亂來。
美軍便拿出了一個辦法,一旦中蘇開戰,美國便向蘇聯的134個城市、交通要點、軍事要塞等發動核武器襲擊,因此蘇聯只能自認倒霉,開始向中國提出和平談判。
1969年10月20日,在美蘇軍備競賽、“阿波羅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等科技較量的背景下,蘇聯放下了自身的利益,同中國和平解決了由珍寶島戰役而引發的相持對峙的局面,中國受到核戰爭的威脅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是截至目前我國遭受的最后的一次核戰爭威脅,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正確帶領下,我們團結一心,從容不迫地在黨的領導下經歷了一次以一次的大風大浪,此后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敢揚言向我國發射核武器。
在我們各方面實習懸殊的情況下,毛主席僅僅用了一封電文便化解了此次的危機。
有時,戰爭不僅僅是長槍大炮,更是需要頭腦冷靜 面對事物從容不迫,如果沒有毛主席的驚人戰術,也許我們真的難逃此厄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