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長逝,全國上下沉浸在悲慟之中。
毛主席逝世
消息很快傳到國外,舉世震驚。遠在加拿大,依靠賣書維生的張國燾也聽說了這個消息。
當之后張國燾在接受記者采訪,被問起聽到毛主席逝世后的感受時,這個曾經視毛主席為最大對手,后來成為叛徒的前黨組織創始人,沉默片刻,最終說出了一句話評語。
這句話僅僅10個字,卻字字戳心。
張國燾
那么,張國燾究竟是如何評價毛主席逝世的?
他又是如何從黨組織創始人,一步步淪為叛徒的呢?
早在青年時期,毛主席便結識了張國燾。彼時,毛主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他與張國燾都曾拜李大釗先生為師。張國燾是北大的學生,也是北京學聯的主席,已經算是小名氣的人物了,因此在李大釗先生為其引見時,毛主席對張國燾十分恭敬。
青年時代的毛主席
張國燾是江西官紳世家出身家世顯赫,他見眼前這個說話帶著濃厚的湖南口音的年輕人穿著寒酸,又不是北大的學生,很是瞧不起,只顧著跟李大釗先生說話,對毛主席視若無睹。
在1921年7月召開中共一大時,張國燾是李大釗看好的人,不僅當上代表,還被選舉為了會議主席。此時毛主席也成為了一大代表,而且學識淵博,有了更大的名聲,但張國燾依然瞧不起他。
李大釗先生
張國燾能當選一大會議的代表,擔當會議的主席,這與李大釗先生的支持看重脫不了關系。但在1924年5月份,張國燾被北洋軍閥的人抓住,關進了牢里,他因為受不住拷打逼供,竟然供出了許多當時的黨組織重要領導人,這其中就包括李大釗先生,這也間接使得李大釗等人在1927年被捕被殺害。
李大釗等人被殺的報道
出獄后的張國燾依然照常參與和領導革命。他在恩師李大釗壯烈犧牲的1927年,當選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國燾本想將毛主席派去政治環境比較安全的四川,領導農民革命,但毛主席拒絕了,反而主動請求前往湖南老家。這讓張國燾大吃一驚。
而張國燾在被關押了5個月后黯然出獄。他沒有將在獄中的所作所為告訴任何人,直到建國后,有關人員整理北洋警局的檔案時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張國燾影視劇形象
出獄后的張國燾依然照常參與和領導革命。他在恩師李大釗壯烈犧牲的1927年,當選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國燾本想將毛主席派去政治環境比較安全的四川,領導農民革命,但毛主席拒絕了,反而主動請求前往湖南老家。這讓張國燾大吃一驚。
張國燾與毛主席
他知道,毛主席因為之前在湖南地區領導農民運動,早就成為了當地軍閥的眼中釘,可以說是仇家遍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毛主席還敢回去繼續領導運動,這讓張國燾不得不重新正視起毛主席。之后,毛主席得到批準,去到湖南,7月15日在湘贛邊界上領導了著名的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
1931年從蘇聯回國后,依舊張國燾趕赴鄂豫皖根據地,在這里他開始大搞特搞“肅反”運動。當時紅四方面軍總共不過1萬5千,僅僅3個月的“肅反”就“整肅”掉了2千5百多位紅軍戰士。
許多無辜的戰士受到牽連,還遭受了諸如“地雷公”和“燒香頭”一類十分殘酷的刑罰,被屈打成招,含冤而死。這一系列“肅反”措施,穩固了張國燾在紅四方面軍的話語權,但本就十分脆弱的紅軍隊伍因此傷亡慘重,為革命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肅反”
1935年,面對國軍部隊的強大攻勢,張國燾一意孤行,自行決定放棄川陜根據地,開始了長征。同年6月份,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雪山下會師。張國燾騎著白色的高頭大馬,在警衛員的簇擁下,威風氣派的飛奔到兩河口。
張國燾
此時毛主席經歷遵義會議,已經被推薦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的地位與張國燾是平等的。在收到消息后毛主席為表尊重,還特意帶著周總理和政治局委員走出三里地,站在細雨中迎接張國燾。
當時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有8萬兵力,但毛主席與周總理領導的紅一方面軍只剩了3萬人,張國燾順理成章地取代了周總理紅軍總政委的位置。為了探聽毛主席與紅一方面軍現存的實力,張國燾還試著找借口套周總理的話。周總理警惕性很高,沒有告訴他。
毛主席與周總理
張國燾便又找到朱老總繼續套話。朱老總對張國燾了解不多,以為張國燾是自己人,就把紅一方面軍經歷長征的各種磨難,兵力大減的實情告訴了張國燾,但也向他強調,雖然犧牲了很多戰士,不過紅一方面軍的骨干保留了下來,依然能夠再次壯大起來。
朱老總
朱老總曾與毛主席意見相左,但經過長征和遵義會議,他已經對毛主席相當信服了。朱老總察覺到了張國燾的輕視,便嚴肅地告誡他說,毛主席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為了紅軍共同的發展,必須得與毛主席團結起來才行。但張國燾依然有些不以為然。
之后,中央決定采納毛主席的方案,堅持北上,在川陜甘地區建立根據地。但張國燾執意要南下,還提出了“川甘康計劃”,試圖以此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話語權。在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對后,張國燾雖然一時被迫同意北上,卻在途中擅自南下,好在這一計劃被葉劍英元帥及時發現并制止了。
葉劍英元帥
張國燾沒有死心,干脆成立了所謂的第二中央,與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公開決裂。結果,在毛主席帶領下,紅軍北上接連獲得了勝利,而南下的張國燾部隊卻在百丈關戰役中遭受慘敗,傷亡慘重。他不得不低下頭來,也帶著剩下的部隊開始北上。之后張國燾受到了中央的批判,但也依舊深得重用,還被任命為陜甘寧邊區的副主席。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張國燾是個受不起挫折的人,在遭受打擊后沒有辦法像毛主席那樣積極思考自身問題,反而將錯誤推給別人。他在受到嚴厲批評后,作為創始人,他竟然在心中起了叛逃的念頭。
張國燾
1938年4月4日,國共雙方共同祭拜黃帝陵,張國燾以代主席身份參加后,借口有事要去四川,就此叛離了黨組織,投靠了蔣介石。毛主席派人阻攔,周總理苦苦相勸都沒有說動張國燾,最后只得開除了他的黨籍。
之后張國燾加入了國軍的特務組織軍統,開始從事反攻活動,上演了一出諷刺意味十足的“中共創始人反對中共”的鬧劇。但除此之外,張國燾并沒有干出什么有用的成績,這讓蔣介石從開始的高興轉為了不滿。張國燾漸漸被孤立。
蔣介石與戴笠
等到解放戰爭走到尾聲,張國燾見形勢不好,想要追隨蔣介石前往臺灣。但蔣介石告訴軍統頭子戴笠:
“凡是能叛變共產黨的人,也會隨時叛變我們。”
蔣介石就將張國燾拋棄在大陸,還是張國燾反應快,自己找了個辦法帶著家人去了臺灣。
在這里,張國燾依舊沒能得到重用,反而越來越被看輕,最后甚至連自家的房子都要保不住了。他只好再帶著家人搬去香港,過得十分拮據,只能靠撰寫文章謀生。張國燾還一直擔心自己會被毛主席清算,就算毛主席托人告訴他,大陸隨時歡迎他回來,張國燾也不相信,還在1968年底逃難似地跑去了加拿大,依舊過得十分窘迫。
毛主席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張國燾也得知了。撰寫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外國記者斯諾對張國燾進行了采訪,還問他是如何看待毛主席的。
紅星照耀中國
張國燾沉默了片刻,從前種種走馬觀花般在腦海中閃過,他最后平靜地說:
“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僅僅10個字,卻字字戳心,充滿了張國燾無盡的感嘆。大家同是黨組織起點之人,曾被他視作敵手的人,在祖國人民的萬般不舍中離去,而他在風燭殘年,卻只能凄涼地躲在異國異鄉,剩下的也只有回憶。
毛主席雕像
張國燾在1976年中風住進養老院,又過了3年的冬天,張國燾獨自躺在房間的床上,不小心滑落了被子。他怎么按鈴都得不到回應,最后在加拿大冬夜寒冷的氣溫中慢慢凍死了。
曾經那般威風凜凜的張國燾卻總在命運路口做出錯誤的選擇,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不知他在生命最后的彌留時刻里,有沒有想到遙遠的過去,又是否會為之感到悔恨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