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近日,印度總理莫迪接受美國播客主持人萊克斯·弗里德曼連線時就中印關系作出積極表態。他強調兩國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并認為雙方應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其實,在2024年4月印度人民院選舉前夕,莫迪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也曾表示,印中關系非常重要,印中雙方亟需解決長期以來的邊境問題,以克服雙邊關系異常干擾。2024年10月中印領導人喀山會見后,莫迪在社交媒體X上說:“印中關系對我們兩國人民、對地區和全球和平與穩定都很重要。
3月17日,在接受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提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莫迪總理近日就中印關系作出積極表態,我們對此表示贊賞。去年10月,主席同莫迪總理在喀山成功會見,為改善和發展中印關系作出戰略指引。毛寧指出,中印在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友好往來、互學互鑒是主流,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作為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雙方當前的共同任務是致力于實現各自國家的發展振興,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
莫迪(資料圖)
那么,莫迪為什么會突然開竅呢?這恐怕跟美國有關。最近,莫迪去了趟白宮,跟特朗普商量關稅問題,結果對方不僅沒答應,還反過來指責印度,堅持要征收關稅。切實體會到美國霸權的莫迪,想要反抗特朗普,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中國聯手,唯有自身強大,才會在博弈中更加自信。所以,莫迪的這番話,不只是說給中國聽的,也是說給美國聽的。印度如果真想發展起來,必然要跟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當年中國摸著美國過河,如今印度也想摸著中國過河。
在"亞洲世紀"背景下,中印關系的走向具有全球性影響。莫迪在播客中坦言,兩國合作對"21世紀穩定繁榮"至關重要,這與中方強調的"全球南方崛起"歷史潮流形成戰略呼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者分析,這種認知轉變將推動中印從"競爭者"向"合作者"的認知重構,為區域安全架構注入穩定性。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印關系75年的發展歷程證明,"龍象共舞"不僅是地理上的相遇,更是文明智慧的交融。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這種跨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對話,或將書寫大國關系的新篇章。
莫迪(資料圖)
事實上,近年來印度在國際上的處境并不輕松。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壓力增大,莫迪政府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國際上,美國雖不斷拉攏印度加入所謂“印太戰略”,但印度也清楚,自己不過是美國制衡中國的一顆棋子,一旦深陷其中,不但得不到實質性好處,還可能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同時,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印度也逐漸意識到,與中國合作,無論是在貿易、投資還是區域發展上,都能為自身帶來巨大利益。
莫迪(資料圖)
前些年印度可以左右逢源,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另外中美也保持著表面上的和平,他們有操作的空間。現在中美競爭愈演愈烈,印度必須做出選擇。為什么我們會說“龍象共舞”?因為中印之間,不存在結構性的矛盾。你想啊,中國這些年大力推動的是多極化世界秩序,印度有14億人口,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莫迪都說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難道還擔心印度成不了世界一極嗎?反而是搖搖欲墜的美帝,張口閉口都是“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這是典型的單邊霸權。
對于中印關系,中方已經指明了出路。從過去這些年來中印關系的經驗來看,走對抗的道路,終究是損人不利己。莫迪借邊境問題煽動民粹情緒,穩固自身政治地位的做法,給印度的國家利益帶來了持續傷害。作為搬不走的鄰居,互相尊重、合作共贏才是正確的相處之道。未來中印關系會如何發展,關鍵還要看莫迪政府作何選擇。如果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甚至開歷史的倒車,印度的處境只會雪上加霜。如果能夠將積極表態落到實處,印度完全可以借助中國崛起的勢頭,謀求更多的發展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