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閃充顛覆想象,比亞迪開啟“油電同速”新時代
比亞迪再一次逆天,成功實現了充電5分鐘,續航800里(400公里)的夸張電車補能效率。
有時候真覺得,比亞迪的營銷部應該給技術部“磕”一個。
每一次比亞迪弄出點大動靜,不僅都是在大晚上開發布會,而且在發布會之前網上基本不會有太大的風聲。
直到第二天一早才知道昨晚比亞迪又做了什么大事。
3月17日晚,比亞迪再次以一場震撼行業的發布會,向世界宣告了它在新能源領域的最新成果——“超級e平臺”及兆瓦閃充技術,正式開啟了“油電同速”的新時代。
圖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這場名為“兆瓦閃充,油電同速”的發布會,注定會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親自站臺,向外界展示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上的巨大突破。
他宣布,搭載超級e平臺的比亞迪車型將支持1000V電壓、1000A電流,實現1兆瓦(1000kW)的充電功率,以及10C的充電倍率。
王傳福表示,燃油車加一次油需要5到8分鐘,續航里程500公里左右。現在比亞迪兆瓦閃充,同樣也是5到8分鐘就能補相同的里程,真正實現了油電同速的全新時代。
圖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發布會現場,比亞迪用一場震撼的充電演示,讓所有人直觀感受到了兆瓦閃充的威力。
漢L車型在充電展示中,從7%充至62%僅用了5分鐘,這樣的速度甚至比手機充電還要快。
要知道,手機充電技術經過多年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與比亞迪的兆瓦閃充相比,仍然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
比亞迪用實際行動證明,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不僅可以媲美燃油車加油,甚至在未來可能還能更快。
圖源:現場攝圖
從現場媒體的實拍圖來看,哪怕是短短的3分鐘,也做到了從10%充電到70%,續航暴漲600里(300公里)。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比亞迪在技術研發上的深厚積累和大膽創新。
為了實現“油電同速”,比亞迪不僅將電動車帶入了千伏時代,還發布了真正意義上的二代刀片電池——“閃充電池”。
這款電池從960mm的長刀電池變為約450mm的短刀電池,形狀的改變不僅保留了刀片電池的結構強度,還進一步降低了內阻,使其更適合閃充。
比亞迪通過對電池材料體系的改善,將電芯內阻降低了50%,再加上短刀電池的疊片工藝和側出極柱設計,電芯產熱也降低了50%。
在系統層面,比亞迪采用了直冷直熱的冷媒材料,換熱面積增加100%,換熱性能提升90%,實現了電芯內阻更低、產熱更少、系統散熱更快的效果。
圖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簡單來說,為了適配如此高負荷的充電效率,比亞迪的新電池發熱更少、散熱更強,避免網友最擔心的電池壽命太短的問題。
不過,目前該電池還有待進一步實測,但比亞迪既然已經發布了該技術,相信電池的設計肯定經過了多輪嚴格的實測。
而為了讓更多的用戶享受到“兆瓦閃充”,比亞迪在充電站等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準備與部署計劃。
王傳福宣布,比亞迪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超過4000個兆瓦閃充樁,并向社會資本開放技術,共建充電網絡。
并且,考慮到了國家電網容量的限制問題,比亞迪的超充站建設還自己配備儲能系統,實現了自產自供的模式,在每個閃充樁旁邊配備了比亞迪的儲能站。
比亞迪還獨創了“雙槍充電”技術和“智能升壓”充電技術,讓超充樁秒變閃充樁,快充樁變超充樁,全面兼容公共快充樁,真正做到了讓用戶“樁樁都能充”。
圖源:小紅書
從“全民智駕”到“油電同速”,比亞迪野心不小,力圖用更多更強的技術創新來開創新能源的下一個時代。
全球首款量產3萬轉電機,超越小米SU7 Ultra
除了震驚行業的充電技術突破外,另一個重磅技術亮點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全球首款量產3萬轉電機。
要知道,橫掃各大賽道的小米SU7 Ultra搭載的V8s電機的轉速為27200rpm。
這款3萬轉電機,是比亞迪在電驅系統領域的最新成果。
它的最高轉速可達30511rpm,單電機峰值功率為580kW,峰值功率密度達到16.4kW/kg。
與傳統電機相比,3萬轉電機不僅實現了車速的大幅提升,還通過優化設計大幅降低了電機重量和體積,提高了功率密度。
這種技術突破,不僅讓車輛在性能上有了質的飛躍,也為車輛的設計和操控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正如比亞迪高級副總裁羅紅斌所說,這款電機重新定義了巔峰性能,引領電驅總成進入“3”時代。
圖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而搭載了超級e平臺和3萬轉電機的比亞迪漢L唐L,無疑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新力作。
從具體的配置來看,漢L和唐L都配備了比亞迪最新的“天神之眼B”高階智駕激光版,能夠實現城市領航、高快領航、代客泊車以及主動安全等功能。
此外,兩款車型還采用了云輦-C懸架系統,配合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硬件,為用戶帶來了比舊款更出色的駕駛體驗。
在性能方面,漢L和唐L的表現堪稱驚艷。
漢L的零百加速時間僅為2.7秒,極速可達305.56km/h;唐L的零百加速時間也達到了3.6秒,極速為287.41km/h。
這樣的性能表現,即使是與傳統燃油車中的超跑相比也毫不遜色。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超級e平臺和3萬轉電機的強大技術支持。
當然,對于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還是這兩款車型的價格。
在這次發布會上,比亞迪宣布漢L EV和唐L EV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分別為27萬~35萬元和28萬~36萬元。
圖源:小紅書
對于這個價格,說實話,盡管有這么多奢華的新技術,但很多人依然認為這個價格還是過高了。
不過這只是預售價,電車的預售價大家懂的都懂,正式開售大概率會再降價。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比亞迪憑借技術創新和產品力的提升,正在逐步改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知。
而隨著超級e平臺技術的不斷普及,未來比亞迪的更多車型或許也將具備這樣的高性能和超充能力。
只是可惜了那些剛提車的“老車主”。
圖源:發布會直播截圖
“兆瓦閃充”出現,慌的是換電?
面對如此震撼的科技成果,現場的汽車媒體們情緒十分激動,紛紛用“顛覆性”、“劃時代”等詞匯來形容這一技術突破。
短視頻平臺上,短時間內就涌現出了多個相關視頻,網友們在評論區的討論熱度也持續高漲。
有人驚嘆于比亞迪的創新能力,也有人開始暢想未來電動汽車的使用場景:
如果充電真的能和加油一樣方便,那么電車的普及速度或許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然而,從現實來看,要完全實現“油電同速”依然還有多方面的限制與困難。
盡管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術已經在實驗室和部分車型上取得了成功,但大規模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超高壓充電對電網的要求極高。
1000V的電壓和1000A的電流意味著充電設施需要與電網進行深度適配,否則可能會對電網造成沖擊,甚至影響居民用電。
雖然比亞迪已經安排了儲能設備,但這些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有內部消息稱,比亞迪建設一個兆瓦級的充電站至少需要70萬元的資金投入,算前面宣稱的4000座以上,也就說至少需要30億左右的資金儲備。
盡管如此,比亞迪的這一技術突破已經給那些主打“換電”的車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換電模式曾被認為是解決電動汽車續航焦慮的有效途徑之一,但隨著“兆瓦閃充”的出現,換電模式的優勢進一步被削弱。
換電模式的核心在于快速補能,但其成本高昂、兼容性差等問題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痛點。
相比之下,兆瓦閃充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補能,還能兼容更多車型,且成本而言,往后還有更大的優化空間。
正如一些網友所說,當有一天電車充電真的和油車加油一樣方便,還有人會選擇換電嗎?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