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后,對內部“大開殺戒”,裁撤了大量聯邦雇員以及聯邦機構,同時還切斷了援助的資金,尤其是對一些機構的資金,比如說涉及多元化的各種機構,要么直接砍掉,要么就斷糧。
這其中,還有一個類別的機構,也遭到特朗普的大清洗,如USAID,一些報道假新聞的媒體等,這些機構、智庫、媒體,是美國對外輸出所謂“價值觀”,發動“顏色革命”的主要抓手。
現在這些機構基本上被特朗普一刀切,全都不管了,以至于出現一些媒體全球各地“討飯”的情況,希望有人能夠接盤。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極端反華,長期碰瓷中國,編造各種謊言抹黑中國,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靠著反華吃飯。那么這些機構被砍掉之后,理論上反華言論會減少,但實際上,抹黑中國的聲音仍然存在,只不過換了一部分人。
USAID
從機構轉向個人
玉淵譚天注意到,境外對華抹黑的內容不減反增,只不過是發生的主體出現了變化,即原來都是一些反華的媒體,把一些機構、智庫的反華材料加工一下,發布出來,滿世界宣傳?,F在這類媒體由于斷糧,遭到了重創,但是一些個人——大V、博主、專家等,接過了接力棒。
這也符合特朗普政府的特點,2.0版本的特朗普,身后站著的是一票硅谷巨頭,尤其是在社交媒體這一塊,Meta——Ins和臉書、推特等站在了特朗普這一邊,自然能為特朗普所用,就形成了新的反華敘事傳播鏈。
假新聞
成本更低
這種新的傳播方式,有兩個特點,成本低,效率高。
這就像找大V帶貨一樣,提供個腳本,找幾個網紅發布復制粘貼發布出去就行了,成本會低于花大價錢養一堆媒體。
而且在傳播的效率方面會更高,因為這些大V、博主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粉絲和影響力,能夠更直接、更快速地將信息觸達目標受眾,甚至形成病毒式傳播效應。
還有一個特點則是更多元,更多變,因為大V、博主都在不同的領域,都是一個個不同的人,同樣的敘事,讓不同的人敘述,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比如,一個科技領域的博主可能會從技術角度解讀“中國威脅”,一個關注人權的博主可能會聚焦相關議題,而一個旅游博主則可能通過游記等方式傳遞負面信息。這種多元化的呈現方式,使得反華敘事更容易滲透到不同圈層,也更具迷惑性和針對性。
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
應對方式也要更新
可以明顯看出,美西方在反華方面,可謂煞費苦心,各種花招層出不窮,對于中國來說,應對的方式也需要及時更新。
比如,從以往單純的辟謠和反駁,升級為更具主動性的輿論引導。要認識到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全球信息戰的主戰場,而官方澄清往往很難對抗社交媒體上層出不窮的個人化敘事。
此外,中國在對外信息傳播時,也需要加強“潤物細無聲”的軟實力建設,而不僅僅是被動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