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降逆”功能失常
慢性胃炎多是吃出來的
很多人都有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本質是胃的“降逆”功能失調,根源多與飲食不規律、嗜甜食、寒涼傷胃有關。比如長期吃冷飲、暴飲暴食會削弱胃的陽氣,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下行,堆積成痰濕或郁熱,表現為胃脹、反酸、疼痛等癥狀。
還有過度飲酒,酒性辛熱,易灼傷胃陰,破壞胃內的正常環境。另外,情志因素也不容忽視,長期的壓力、焦慮、抑郁等情緒會導致肝氣郁結,進而橫犯脾胃,引起胃部氣機紊亂。
02
中藥調理在于把胃“熱起來”
溫通降逆,修復胃粘膜
臨床上常用一些溫中散寒、理氣和胃的藥物。如干姜,它能暖中焦,驅散寒邪;半夏可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對于胃脘脹滿、惡心等癥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再配合茯苓健脾利濕,因為脾胃功能失調時往往伴有濕氣的產生。
對于肝郁犯胃的情況,會加入柴胡來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緩急止痛,使肝氣條達,不再橫克脾胃。
基礎方:
?百合烏藥甘草湯(百合+烏藥+甘草):適合胃寒脹痛、打嗝頻繁,烏藥散寒止痛,百合中和燥性。
?辛開苦降散(半夏+黃連+黃芩):針對胃熱反酸、舌苔黃膩,清濕熱、調寒熱。
?止瀉散(山楂+肉豆蔻+石榴皮):用于脾虛腹瀉,固腸止瀉。
03
日常調理:
簡單三招養胃氣
1.晨起喝涼白開:空腹喝一杯隔夜涼白開(非冰水),刺激胃氣蘇醒,促進陽氣循環。
2.常吃紅薯粥:紅薯補脾中和胃酸,搭配大米、糯米煮粥,早晨7-9點胃經活躍時食用最佳。
3.隔姜艾灸護胃:生姜切片貼于上、中、下脘穴,艾灸溫通散寒,每周2-3次,灸后避風。
04
胃炎多是吃出來的
那就把它吃回去
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就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小米色黃入脾經,能補益脾胃之氣。
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發酵的食物,如酵母饅頭等,有助于調節胃內的菌群,促進消化。
05
胃病注重“三分治七分養”
忌口關鍵:甜食、冷飲、辛辣需嚴格限制,甜食易生胃酸(因為現在多是人工糖,請改用吃蔗糖),冷飲加重寒濕。
情緒調節:肝郁氣滯會影響胃氣下降,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恢復(別生氣,別內耗,別跟自己過不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