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了2020-2024年間全球武器進出口數據。
其中,美國仍在全球武器中占有重要分量。不過,在亞洲、中東、非洲等地,進口武器量呈明顯下降。
尤其是我國,更是從1990年到1994年來首次跌出全球前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數據
中國武器市場變化
根據SIPRI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武器總進口在2020年到2024年間減少了64%,四年減少將近三分之二,為什么會出現急劇收縮的狀態呢?
分析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武器工業成長。
從上世紀開始一直到2016年前后,中國始終都居于世界進口武器排名前列的國家,那個時候中國的武器裝備也有非常明顯的特點——幾乎都是俄式武器的影子。
長時間以來,我國大量進口俄羅斯武器,由于軍工發展緩慢,要實現技術突破也困難重重,所以我們不得不在努力自研的同時,保持著大量進口,以維護我們的國防事業。
靠著和俄羅斯的合作,我國的武器工業逐漸有了進步,就拿空軍來說,殲-6和殲-7就是基于俄羅斯的米格-10和米格-21戰機上設計研發出來的;而我國的轟6,也是模仿的圖-16。
殲-7
再之后的軍事裝備,比如說殲-11,與俄羅斯的蘇-27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殲-16,仍然有著些許蘇-27的影子……
然而,當殲-20出現之后,中國戰機已經完成了蛻變,它成為了真正的中國戰機。
殲20
環球網:俄稱中國計劃向海外出售至少1200架先進戰機
如果說殲-20打破了人們對中國仿制的刻板印象,那殲-35的出現,則徹底宣告中國戰機已經從追趕走到了并肩。
更可怕的是,2024年底,中國六代戰機的亮相,令世界各國都啞口無言。
從追趕到并肩到超越,中國戰機只是中國軍工的一個縮影,它的發展足以說明,我國已經在多方面實現了獨立自主。
國內在軍工方面的突破有目共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逐步收縮了武器裝備的進口。
尤其是近些年來,海軍方面,我國三艘航母代表了三個跨越,055萬噸大驅更是屹立于尖端,無軸泵推技術將讓我國潛艇成為“靜音殺手”。
空軍方面,殲-20已經大量列裝,殲-35已經發展成熟,而六代機也兩次試飛成功。
陸軍方面更不用說,我國的陸地裝備發展早就實現了獨立自主并且領先。那么,我國目前進口的主要是什么呢?
兩個大項,第一直升機,第二發動機。米-171系列直升機現如今仍然是我國陸軍10噸級直升機的主力。
米-171直升機
發動機方面,主要是AL-31F在我國許多機型中應用十分廣泛。
所以中國進口武器的減少,從我國整個軍工發展來看,是必然的結果。但從長遠來看,我國雖然會減少出口,但綜合利益考慮,并不會停止進口。
界面新聞:中國躋身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國行列 進口依賴度降低
其實觀察整個亞太地區的武器進口就會發現,不止是我國武器進口量下降了,亞太地區整個武器進口量都下降了,不過,日本和菲律賓除外。
日本和菲律賓在這四年間的武器進口呈現逆勢上升,尤其是菲律賓,比上一階段的武器進口增長了93%,將近一倍。
而除此之外,澳大利亞也躋身進入了全球十大武器進口國之列。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在亞太武器交易規模總體走弱形勢下,他們的逆向上升態勢足以說明,美國在亞太地區對中國的遏制仍在不斷加碼。
印度布局“國防自主化”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我們的這位“老鄰居”,在2020年到2024年間的武器進口排名位列第二。
要知道,此前,印度一直位列全球武器進口國第一的位置,而他們的武器來源最多來自于俄羅斯。
從2010到2014年的72%,到2015年至2019的55%,再到2020年到2024年的36%,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的武器進口也是一直在收縮的。
我國有穩定的自研實力支撐,印度為什么也減少了呢?
可以說,這個情況是印度強逼自己的結果。在2020年, 印度國防部便制定了時間表,逐步停止進口101種武器裝備,來推進“國防自主化”。
而印度總理莫迪也指出,要實現“自力更生的印度”。而現在,印度的確在積極推動多款重點武器的國產化項目。
K-9自行火炮
陸軍方面,他們計劃接裝本土生產的K-9自行火炮;海軍方面,“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要實現本土修理升級;空軍方面,他們要推進蘇-30和“光輝”的后續生產與升級工作……
印度武器進口量降低,亞太地區整個都持續走低,那國際軍火市場究竟誰在增長呢?答案是:歐洲。
觀察者網:印度展開新一輪軍購,還要提升國產化率體現“自力更生”
環球網:印度發布101種武器進口禁令,以推進“國防自主化”
歐洲受地緣沖突影響嚴重
在2020年到2024年間,烏克蘭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武器進口國。這個結果并不讓人意外,畢竟從2022年俄烏沖突開始,烏克蘭就一直在接收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多項軍事裝備。
然而,除了烏克蘭之外,北約歐洲成員國武器進口量也大幅上漲,根據統計,相比較于2015年到2019年的時候,北約歐洲成員國進口武器量增加了105%,直接翻了一番。
同樣,這也是俄烏沖突所造就的結果。不過,從數據可以看出,美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美國成最大贏家
他們在過去五年間,不僅出口總額相比2015到2019年上漲了21%,出口市場份額也從35%擴大到了43%。
在美國武器出口市場中,歐洲取代中東成為了最大的買家,歐洲占據了35%的比例,中東以33%位列第二。
SIPRI報告指出,美國出口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的4倍以上。這個數據表明,盡管美國軍工能力下降,但美國軍事武器仍然在市場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它還是許多國家的首選供應商。
意外的是,在全球武器出口國中,法國成為了第二大武器供應商,而俄羅斯武器出口則相比上一階段減少了64%。
這與俄烏沖突有一部分原因,畢竟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俄羅斯必然要首先考慮戰場情況,再確定出口總量。
俄烏沖突雖然令俄羅斯武器出口收縮,但這也難以撼動俄羅斯身為武器出口大國的地位,實際上,還有一方面原因則是他們遭受了來自美西方的貿易制裁。
從SIPRI的報告可以看出,美國仍然占據全球武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成最大贏家;歐洲武器進口大幅上漲,表明地緣沖突是影響該市場的最大因素。
而亞洲市場正在重塑,中國武器因國內軍工迅速發展而減少,印度也在布局“本土化”,未來幾年,武器市場的重心將繼續偏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