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傳花也是傳彩球,本來是一個民間游戲,后來被經常應用到市場來形容風險累積,隨著鼓聲持續(xù),花越傳越快,最后鼓聲一停,傳不動了,到誰手里誰就要表演節(jié)目。
但市場可不是表演節(jié)目,鼓聲一響,行情越看越漲,最后鼓聲停了,行情就會掉頭下跌,誰最后高位接盤,那就砸誰手里了。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的玉米是不是在擊鼓傳花呢?
要說玉米還真?zhèn)鬟^花,而且就是近兩年發(fā)生的事。
2021年玉米行情大漲,進口玉米數量也同比激增,一時間玉米站上了風口浪尖,但隨著港口庫存增加,而生豬養(yǎng)殖虧損,導致飼料需求下降,于是玉米斷崖下跌。
從3000元/噸的高位跌到2600元/噸,高價收購玉米的貿易主體就像是擊鼓傳花鼓聲停了以后的接盤俠。
現在玉米也是港口庫存高企,南港北港庫存均處于歷史高位,于是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玉米會不會再次上演擊鼓傳花。
而且根據我們昨天的分析,玉米行情已經悄然在發(fā)生變化。
一方面是期現行情變化,另一方面市場情緒也在發(fā)生變化,這令玉米市場十分擔心。
而我們前幾天也一直在說,玉米的上漲已經進入了一個階段性的小高潮,而且很快就要見頂了。
一方面是供應壓力在增加。
這個壓力現在倒不是基層的地趴糧了,因為現在玉米賣糧已經接近尾聲,已經基本到達安全線了,所以賣壓已經不大。
而玉米的供應壓力正是來自于港口庫存,這成為抑制玉米上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就是需求收縮。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們已經講過,玉米需求并沒有放量,深加工在硬挺,飼料企業(yè)在觀望,因為現在本來也不是飼料需求旺季,再加上玉米漲價,小麥又快收獲,所以飼料企業(yè)主打一個不著急。
隨著供應壓力不斷增加,需求卻在隱隱縮水,自然玉米是要見頂的。
當然這里也有一個情緒的因素,即情緒性看漲有兩個重要特點:
一個是易形成群體效應,即看漲時可能都在看漲,但是往往下跌時也容易集體恐慌;
另一個則是情緒看漲需要有持續(xù)地利好刺激,否則就會產生自我懷疑。
比如回顧年后玉米行情,正是一個又一個利好的前后疊加,才共同筑建了玉米的看漲情緒。
隨著玉米漲勢的持續(xù),以及糧權發(fā)生轉移后,以及市場缺少新的利好刺激,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疑問,玉米會不會再次擊鼓傳花?
仔細分析,今年玉米的情況和2021年截然不同。
2021年玉米供應龐大,國產再加上進口都達到了一個高位,而養(yǎng)殖業(yè)正處于產能去化的磨底階段,所以供明顯大于求,玉米鼓停也是早晚的事。
但今年不一樣,去年部分地區(qū)減產減質,導致現貨玉米供應偏緊,再加上貿易戰(zhàn)打響,進口玉米明顯利空。
雖然說進口玉米實際對國內市場影響并不大,但是情緒層面影響不應忽視,即今年進口玉米數量會大幅回落,更多需求將轉向國產玉米。
第二是政策端的力挺。
這個我們前兩天也分析過,農業(yè)是政策性行業(yè),農產品價格波動一方面受供需影響,但另一方面也受政策調控。
內有糧食增產,以及余糧較多的小麥需要消耗,外有關稅之戰(zhàn),所以也要求國內玉米必須堅挺。
所以小高潮過后,玉米回調是必然現象,但不至于像2021年那樣的擊鼓傳花,鼓停花落。
但是也要明白玉米漲歸漲,一定是有限度地上漲,不會瘋漲,雖然鼓不會停,但過于盼漲錯失機會,最后也會砸手里。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