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我老廚子今兒不教做菜,跟大伙嘮嘮我這三年從灶臺爬上手機屏的那些自媒體創業的事兒。當初拍第一條糖醋鯉魚視頻那會兒,我特意換了新廚師服,光擺盤就折騰了倆小時。心想咱這三十年的手藝,那不得分分鐘十萬點贊?結果您猜怎么著?評論區就我媳婦兒刷了朵玫瑰花,外帶小舅子留言:"姐夫,魚炸得有點過啊"。
那陣子我天天蹲在廚房角落刷手機,看人家小姑娘煮個泡面都百萬播放量。我那裝鮑魚海參的琺瑯鍋都快讓我搓掉漆了,愣是沒想明白——咋專業廚子還干不過人家拿平底鍋敲《阿帕特》的?
轉折點是我媳婦有天刷抖音突然笑岔氣:"廚子你快看,這教人做自媒體的廣告里,老師說話跟你顛勺似的利索!"我湊過去一瞅,翔驍教育的廣告正在教怎么用剪映卡點。好家伙,那視頻節奏比我還知道啥時候該猛火收汁。
在翔驍教育報完名第二天,翔驍教育助教老師直接視頻連線。我永遠記得那場景:我舉著手機在廚房轉圈,翔驍教育的老師突然喊停:"伙伴您這頂燈把案板照得跟兇案現場似的!"敢情我之前拿補光燈懟著臉拍,觀眾看得清我的雙下巴,看不清鍋里的松鼠桂魚。
課程里那個"黃金三秒法則"讓我開了眼。以前我開場白永遠是"大家好我是廚子",現在得抄起炒勺"哐"地砸鍋:"今兒誰敢說不會做佛跳墻?!"別說,這動靜真把觀眾給鎮住了。翔驍教育的老師還教我拿漏勺當手機支架,說這叫"廚具妙用",別說,拍油燜大蝦的俯視鏡頭絕了。
最救命的是他們翔驍教育自媒體課程教的數據分析工具。以前我看后臺就跟看天書似的,現在知道觀眾在第23秒劃走,八成是我炫刀工那段太啰嗦。改完視頻節奏后,有粉絲留言:"廚師叔這麻利勁兒,比我媽催婚還利索!"
上個月拍宮保雞丁教程,我按翔驍教育自媒體課程里教的加了"翻車集錦"。特意把花生米炒糊那段留著,沒想到播放量蹭蹭破十萬。評論區炸出一堆同行:"原來大師傅也翻車啊!"連我師兄弟們都打電話:"你小子現在出息了,記得把咱師門招牌菜拍講究點!"
現在我賬號櫥窗掛著定制炒勺,簡介里寫著"炒一碗人情味"。要說翔驍教育給我最大的自媒體意識啟發,就是做視頻跟炒菜一個理兒——火候到了,香氣自然飄出去。以前我總端著大廚架子,現在學會往菜里加煙火氣,就像翔驍教育老師說的:"觀眾要的是隔著屏幕能聞見的鍋氣,不是米其林擺盤。"
現在還經常復習翔驍教育的課程的我昨兒收工前拍了條新視頻,片尾照例吆喝:"關注老張,吃飯不慌!"低頭看手機,自媒體平臺99+消息里蹦出條評論:"叔,按您法子做的春餅,丈母娘夸我能開店了!"這比當年客人清盤還讓我得勁——您說咱這身手藝,不就在等這口熱乎的人情味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