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菜薹,有多少人吃過?光是聽這名字就冒著一股“貴氣”,紫紅色的外觀、甜脆爽口的口感,贏得了很多人的青睞。電商平臺每斤的價格多在 15 元左右,這可不便宜,是小白菜的近 4 倍。
追溯到古代,這種蔬菜只有皇帝和貴族才能享用,如今卻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冬春神仙菜”。身份“尊貴”的紅菜薹營養如何?今天一起來聊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從古至今的“冬春神仙菜”,
產自武漢最佳!
紅菜薹也叫紫菜苔(薹)、紅油菜苔(薹),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的一個變種,外表呈現紫紅莖干、花金黃、甜脆爽口,只需素炒裝盤便美味可口。
紅菜薹的品種很多,最著名的當屬武漢的紅菜薹,尤以洪山寶通禪寺一帶鐘聲所及之處產出的洪山菜薹味道最佳,他處所產均不能與之媲美。優質紅菜薹只產在洪山,若遷地移植,不僅顏色不同,口味也有差異,至今仍有“塔影鐘聲映紫菘”的贊譽(紫菘即紅菜的古稱)。
紅菜薹的歷史小知識
傳說早在三國時期,孫權派人到洪山索取菜薹以孝敬母親,由此洪山菜薹就被人們稱為“孝子菜”。
要說紅菜薹的“貴族血統”可追溯到唐代,據史籍記載,紅菜薹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被列為皇家貢品,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
到了明清時期,紅菜薹種植逐漸普及,不過還是湖北洪山種植的品質更好。
直到現代,紅菜薹依然是人們愛不釋口的蔬菜,色澤艷麗,質地脆嫩,實為佐餐之佳品,更是冬春餐桌上的“神仙菜”,營養也不錯。
紅菜薹的營養如何呢?
1.蕓薹屬中的補維生素 C “小能手”
飲食中攝入充足的維生素 C 對身體免疫、皮膚健康、預防慢性病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做為蕓薹屬蔬菜的成員之一,紅菜薹的維生素 C 含量較為突出,為 57 毫克/100 克,雖然比不上小白菜,但比同為蕓薹屬的大白菜、烏塌菜、卷心菜、小油菜、菜花等都要高,是它們的 1.5~8 倍。
不過,紅菜薹的維生素 C 含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高有低。有研究報道,品種、氮肥的用量、土壤條件以及施肥方式等都會影響紅菜薹維生素 C 的含量,比如種植過程中加大有機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其維生素 C 的含量。高山地區栽培的紅菜薹,由于山地氣候和土壤等生態因子綜合作用也會增加維生素 C 的含量。
2.鉀含量可與香蕉媲美
鉀是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的重要物質,人體的心臟跳動、神經傳導、肌肉收縮以及血管張力都離不開鉀,對調節血壓具有關鍵作用。
我們常吃的蔬菜每百克鉀含量通常在 100~400 毫克之間,紅菜薹屬于中等水平,可以和香蕉媲美,為 221 毫克/100 克,比烏塌菜、芥菜、菜花、西蘭花、紫甘藍的鉀含量都豐富。
3.蔬菜中的“補硒之王”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體抗氧化、免疫調節、甲狀腺激素代謝、男性生育、清除重金屬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2015~2017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居民 18~59 歲成人平均的硒攝入量在 40.7μg/d,低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 60μg/d,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人都存在硒攝入不足的情況。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紅菜薹的硒含量相當可觀,可以稱得上是蔬菜中的“補硒之王”了,高達 8.43μg/100g,是白菜薹的 1.3 倍,更是油菜的近 12 倍!吃上 200 克,做熟后約 2 拳頭,就能滿足一般成年人每天硒需求量的近 30%了。
此外,紅菜薹還含有 β-胡蘿卜素、鎂、鈣、類黃酮等營養。
身披“紫紅外衣”,
其實是因為它!
紅菜薹的外觀呈現出紫紅色,這是因為一個位于 7 號染色體上紫菜薹特異的結構變異,導致了其紫紅色薹莖的表型。通俗地說就是:白菜類蔬菜的一個特殊的變異結構,打開了控制原花青素的“閥門”,顯著增強了原花青素在代謝通路中的表達,最終使紅菜薹呈現紫紅色,富含花青素。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不僅能賦予蔬菜繽紛的顏色,也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有研究表明,花青素在抗氧化、抗突變、保護血管、增強免疫系統能力等方面有顯著作用。而且花青素對視力健康也有幫助,不僅能讓視力盡快適應黑暗環境,而且還可以改善近視,緩解視疲勞導致的視力模糊。
有數據顯示,每百克紅菜薹的花青素總量為 21.9 毫克。在蕓薹屬蔬菜中,這含量雖然比不上紫甘藍,但卻比紫色大白菜優秀。并且,葉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顯著高于葉片(去主脈) 的花青素含量。
有研究顯示,每天從 3 毫克增加到 24 毫克的花青素攝入,冠心病的風險顯著降低 12%~32%;攝入量達 24.3 毫克/天時,2 型糖尿病風險就會降低;達到 25.3 毫克/天時,女性心肌梗死風險顯著下降;攝入 51.5 毫克/天時,血漿“好膽固醇”水平大幅升高。這意味著,如果每天能吃上 100~200 克紅菜薹(做熟后約 1~2 拳頭),就能幫我們更好的預防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脂異常等疾病的發生。
另外,炒紅菜薹最好別用鐵鍋,否則菜肴的顏色通常會從紅色變成深灰藍色。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花青素在堿性條件下會變藍,另一方面是和鐵結合形成灰黑色的復合物。雖然不會導致中毒,但卻會影響食欲。
總之,紅菜薹這種“金殿御菜”如今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冬春“神仙菜”,價格有點小貴,營養還真不賴,補維生素 C、補鉀它都能幫上一把,補硒更是蔬菜里的“尖子生”!雖說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了,但當下還有機會,三月份抓緊吃它,錯過可就虧大了哦!
參考文獻
[1]秦實義.洪山菜苔[J].武漢文史資料,1994,0(4):197-200
[2]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3]李國英.不同栽培條件對紅菜薹品質和產量的影響[D].華中農業大學,2008.
[4]邱正明,鄧曉輝,聶啟軍,等.高山紅菜薹的商品性和營養成分研究[J].長江蔬菜,2008,(08):67-68.
[5]Zhou, Y., Ye, H., Liu, E., Tian, J., Song, L., Ren, Z., Wang, M., Sun, Z., Tang, L., Ren, Z., Li, J., Nie, Q., Wang, A., & Wang, K. (2024).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Brassica rapa revealed by assembly of two complete T2T genomes. Science bulletin, 69(15), 2346–2351.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03.030
[6]李金萍.紅菜薹紫色基因的遺傳與QTL分析[D].華中農業大學,2015.
[7]張淑江,馬越,徐學玲,等.蕓薹屬5種紫紅色蔬菜花青素苷含量及組分分析[J].園藝學報,2014,41(07):1451-1460.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4.07.021.
[8]魏國超,程鈞,馬百全,等.冬性植物紅菜薹在不同溫度處理下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英文)[J].植物科學學報,2014,32(04):394-405.
[9]Zhong, S., Yang, Y. N., Huo, J. X., Sun, Y. Q., Zhao, H., Dong, X. T., Feng, J. Y., Zhao, J., Wu, C. M., & Li, Y. G. (2025). Cyanidin-3-rutinoside from Mori Fructus ameliorates dyslipidemia via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lipid metabolism pathwa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137, 109834. https://doi.org/10.1016/j.jnutbio.2024.109834
[10]王沛.紅菜薹全生育期硫苷的動態變化規律分析[D].湖南農業大學,2022.DOI:10.27136/d.cnki.ghunu.2022.000932.
[11]肖輝,何丹,徐躍進.紅菜薹6個品種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比較[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08,30(04):59-62.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審核丨張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副研究員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