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3月18日發布了集團2024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全年實現總收入328億元,整體毛利率達18.5%,但經調整凈虧損高達62億元。
有人按全年136,854輛的交付量計算,平均每臺小米SU7(參數丨圖片)虧損超過4.5萬元。同時去年有媒體計算了小米SU7在去年2季度的單車虧損是超6萬元,這么換算小米SU7每臺車的虧損是逐漸收窄了。
不過還是要告訴大家,這個計算方法是不嚴謹的,因為車企的虧損計算是將研發成本、工廠、門店建設等前期投入都計算在里面,大家看個樂呵就行。另外一方面,如果按照這個計算方式來看,小米現在的車是越買越多,虧損則是越來越小,說明小米距離賣車盈利可能不遠了。
在產能規劃方面,雷軍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將2025年交付目標從30萬輛提升至35萬輛,增幅達16.7%。這意味著新目標較2024年實際交付量增長約2.5倍。盧偉冰對此解釋稱,產能提升主要基于三個維度:現有產線通過工藝優化提高產能利用率;聯合數百家供應商建立協同保障機制;建立供應商動員大會制度強化供應鏈穩定性。
關于盈利預期,盧偉冰表示目前尚未設立明確時間表,但明確2025年汽車業務毛利率將不低于首季水平。
據財報披露,創新業務板塊整體研發投入達328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占據絕對比重。相信隨著規模效應顯現和供應鏈議價能力提升,預計2025年虧損幅度將顯著收窄。
編輯說:
小米汽車的首個10萬輛交付只用了229天,第二個10萬輛交付則是用了119天,時間差不多縮短了一半,目前小米還有非常多小米SU7的訂單積累,如果再加上后面的小米YU7,小米的交付量應該能有不少的增幅。隨著交付量的提升,小米汽車業務應該很快就能迎來盈利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