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社會各界對集采藥質量質疑的討論引發了極大的輿論,最終國家醫保局發聲,這件事才逐漸平息下來。
對于集采藥,國人是又愛又恨。藥價降低自然是好事,現在醫療負擔是很多家庭的一座大山。但藥和其他產品不同,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食品不安全可能不會立即出問題,但藥品有問題可能直接要人命。
如果集采藥真的既便宜又有藥效保證,相信所有人都會舉手贊成。但集采藥讓藥品的采購價格出現大幅度降價,一些藥品的集采價低的超出了大家的認知,本著“便宜沒好貨”的樸素認知,大家對集采藥產生質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對此,國家醫保局回應,集采藥品經過嚴格篩選,符合國家標準,能夠為患者提供可靠保障。對發現的個別有質量風險的產品,無論是原研藥還是仿制藥,都立即采取暫停生產、進口、銷售等措施,并且予以嚴肅處理、公開曝光。
3月5日,政府報告中又再次提到集采藥,表示要“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
但眾多低價中標的藥企,真的能夠按照要求進行生產嗎?
3月17日,國家醫保局官網公示,進入第十批集采名單的四川海夢委托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藥生產的間苯三酚注射液,由于不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被暫停其生產及上市銷售。
同時,四川海夢、太極制藥均被列入“違規名單”,在1年半的時間內暫停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此前,四川海夢以0.22元/支的最低價中選,相較于最高有效申報價降幅超90%。在35家入選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今這樣的局面,正好印證了之前公眾對于集采藥質量的擔憂。
這次被查出的太極制藥還是A股上市公司太極集團旗下企業,竟然出現在違規名單中。到底是藥品價格過低導致的生產投入不夠,還是為了利潤降低了生產標準,雖然結果一樣,但仍有研究的意義。
如果是因為中標價格太低,導致不能完全覆蓋藥品成本,那么醫藥集采單位應該予以重視,適當提高集采價格,讓企業能夠保持合理利潤。如果是中標企業和生產企業為了追求高利潤而刻意降低質量標準,應該從嚴追究法律責任。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公示出來的問題,也能發現國家對集采藥品的后續監督還是很嚴格的。在保證藥品質量方面,價格是一方面因素,但監管卻更為重要。
集采藥品關系億萬人的生命健康,必須做好各方面的平衡,才能把這件事辦好。通過集采的方式降低醫療成本,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難就難在如何監督執行。
擔心的事情發生,是一次警醒。那些打著歪主意的中標單位,更需要通過一次次公示來進行震懾。拿著百姓的救命錢做文章,絕不能容忍。希望對于違規的企業,給予更嚴厲的處罰,讓每一家進入集采的供應商,都能兌現對藥品質量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