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BD正在成為推動生物醫藥行業創新和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升級,BD買家的口味、BD賣產的來源、交易金額等多種方式都在發生變化,今天這篇為大家整理了10份的BD交易數據。
數據,從不說謊,它是洞見與智慧的鑰匙,一起通過數據的鏡頭,窺探生物醫藥BD背后的趨勢與戰略密碼。
01
2024年生物醫藥領域交易金額前20大交易
2024年的交易繼續圍繞著新技術和解決違背滿足的臨床需求展開,其中前三大交易分別為:
(1)2024 年,Arrowhead 與 Sarepta Therapeutics 達成的 113.7 億美元全球許可和商業化交易位居榜首,
(2)其次是 Novo Nordisk 以 110 億美元從 Novo Holdings 收購工廠
(3)GSK 與 Flagship Pioneering 達成的 73.5 億美元許可選擇權交易
圖注:2024年前20大交易
02
腫瘤總交易量下降——仍占整體交易金額的1/3
2024 年,腫瘤學交易的總體價值和交易數量急劇下降。根據 DealForma 的數據,2024 年以癌癥為重點的許可和并購 (M&A) 交易價值約為 900 億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約 50%。但 2023 年的數字因一筆特別大的交易而膨脹:輝瑞斥資 430 億美元收購 Seagen。然而,腫瘤仍然是交易的主要類別,占 2024 年所有生物制藥交易的三分之一以上(數量和總價值)。最大的腫瘤學許可交易是Merck & Co. Inc.引進了 LaNova Medicines 的PD-1VEG雙特異性抗體的全球權利,這是一項 1 期資產,要求預付 5.88 億美元,里程碑付款高達 27 億美元。2024 年最大的癌癥重點收購是諾華公司以 29 億美元收購 MorphoSys。
圖注:腫瘤領域的BD合作活動趨勢
圖注:腫瘤領域的并購合作活動趨勢
03
實體瘤BD交易——尋找能治療泛癌腫的候選藥物和治療方式
現在,大多數賣家都在尋找能夠治療多種腫瘤類型的候選藥物和治療方式,而不是追逐適合越來越狹窄的基因定義突變的藥物。他們的目標是找到一種類似于 Keytruda(pembrolizumab)的泛癌癥重磅藥物——默克公司價值 250 億美元的 PD-1 抑制劑。
如今,資金正流向那些雖然有針對性但能開拓更廣泛適應癥的資產和方法。由于幾家大型制藥公司仍面臨關鍵重磅藥物專利到期的問題,而諾和諾德和禮來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 激動劑在代謝疾病領域創下新的銷售記錄,越來越多的抗癌藥物開發商正在尋求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而非數千萬或數億美元的資產。
04
ADC、RLT、雙抗最火熱
ADC、RLT、雙抗的交易和并購不僅在數量上遙遙領先,還在交易金額上占據了絕大部份的腫瘤交易的份額。
2024 年所有以癌癥為重點的許可和并購交易中約有一半涉及抗體藥物、免疫療法或 RLT。
他們在 2024 年最有價值的癌癥交易中也占據突出地位,按前期現金和股權排名:十大并購交易中有六筆涉及 RLT、ADC 或雙特異性抗體。
05
下一代肥胖療法BD趨勢——口服和長效
隨著肥胖藥物現在家喻戶曉,不管是諾和諾德、AZ還是其他這個領域的競爭者之間正在進行一場競賽,以將改進的產品推向市場。
下一代肥胖藥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開發口服藥物或長效注射劑來提高其給藥便利性。
06
遞送形式BD趨勢——將新型生物制劑有效、高效遞送到正確位置
2023 年底,首個基于 CRISPR 的療法獲批,即 CRISPR Therapeutics 和 Vertex Pharmaceuticals 的 Casgevy),用于治療鐮狀細胞病和 β-地中海貧血,這是基因組編輯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然而一年過去了,很少有患者接受過這種療法,部分原因是其復雜的給藥要求,包括收集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 (HSPC)、體外改造和移植回細胞前的積極化療。(細胞治療商業化陷入困境同理)
在體內而非體外進行基因組修改的能力可能是實現體外細胞和基因治療等療法以及許多其他療法潛力的關鍵。
以下三個圍繞藥物輸送平臺的重大交易凸顯了將新型生物制劑有效、高效地投放到正確位置的必要性。
06
2023 年至 2025 年所有腫瘤學許可交易按技術劃分的平均交易價值
由于制造和管理程序復雜以及因此導致的銷售有限,細胞療法和基因療法 (CGT) 不再受到投資者和交易商的青睞,而基于抗體和肽的療法則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種動態反映在過去五年中按技術劃分的腫瘤學許可交易平均價值的演變中。2023 年至 2025 年間,基于蛋白質和肽類治療的腫瘤學許可交易平均價值超過 13 億美元,取代了 DNA/RNA 治療的頭把交椅,后者的交易平均價值在 2022 年至 2025 年間處于領先地位。
圖 注:2023 年至 2025 年所有腫瘤學許可交易按技術劃分的平均交易價值
07
中國創新藥的創新速度和規模驚人——未來BD活動常規化
中國公司在 2024 年的腫瘤交易中占據突出地位,并可能在 2025 年及以后繼續成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的生物技術產出正在從仿制和仿制化合物發展到創新分子,中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無與倫比,而本地投資來源薄弱,對比之下,這意味著西方買家擁有大把資金來源能更輕易的買到合適的資產。
資料來源:https://www.nature.com/biopharmdeal
https://pharmashots.com/category/top20
更多BD自制實用資料請見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