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作為住院醫療費用按病種打包付費的主要支付方式,可推動醫院加強病種管理與成本核算,進一步改善數據質量、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運營效率,促進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和高質量發展。按照《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醫保部門需要引導和協同醫療機構做好編碼管理、信息傳輸、病案質控和內部運營管理機制轉變方面的工作。
同時,DIP政策的施行離不開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積極響應與密切配合。臨床科室是DIP政策組織實施的基本單元,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是DIP政策的執行層、落地層,不僅要學習掌握DIP政策的要點、重點、難點,更要堅守醫療的初心,夯實診療質量與安全,確保病案書寫規范準確,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診療、合理收費以及成本管控,方能有效推動DIP政策的順利實施。
DIP付費下,臨床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DIP付費下,臨床科室不僅要學習政策,更重要的是組建DIP管理團隊,制定主要病種目錄和臨床路徑,增強成本管控意識,具體操作細節如下。
組建DIP管理團隊
臨床科室首先要組建一支科室層面的醫保管理隊伍,充分調動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將醫保DIP管理作為科室一把手工程,列入科室重點工作。
首先,科室負責人應擔任DIP管理小組組長,負責DIP全面管理工作。
其次,設置DIP專管員,原則上由高年資醫師擔任,擔負DIP的日常管理、培訓、監控及督導作用。專管員應能有效了解臨床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夠迅速解決,尤其是在DIP質量的監控審核工作中。
第三,有條件的科室可組建含DIP專管員、質控專管員、醫保專管員、診療組長在內的管理團隊,負責制定科室內部統一的運行規則,評估任何運行問題和組織審核。如下圖所示:
制定DIP管理制度
科室DIP專管員協助小組長負責DIP相關事務,具體內容如下:
組織開展DIP政策全員培訓;
研究決定科室的定位發展與病種收治方向;
研究決定病種收治流程優化與規范管理;
研究決定資源調度、利用,成本核算與績效分配問題;
制定主要病種的臨床路徑;
總結DIP業務與管理中存在的其他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
達成共識以后由組長向醫院DIP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反饋。
制定DIP相關標準
1.制定主要病種目錄
根據分級診療、學科定位與病種特點,對本科室收治的病種進行全面梳理分析,將病種按照重點病種、次要病種等目錄范圍進行分類歸檔管理,以明確收治原則與管理重點,不斷優化專科病種結構,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改善醫療費用結構。
2.制定主要病種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是病種費用的形成和構成基礎,對病種分值具有規范和引導作用。按照學科診療特色優勢,依據循證醫學發展,結合本科室診療流程,避免個人收治的隨意性,由科室管理團隊制定相應病種最優的診療臨床路徑,包含各類病種的診斷標準、檢驗檢查項目、藥品耗材使用、手術治療方案、護理要求等。臨床路徑一經確認,形成科內統一執行的診療標準、規范指南,原則上不得隨意變更,如有異常或更新,提出相應的行業新規交DIP管理小組重新審核變更。另外,要不斷加強病種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確保質量安全。
3.制定重點監控藥品、耗材目錄
結合國家、省、市、醫院頒布的藥品、耗材醫保目錄及重點監控藥品、耗材目錄,制定本科室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含輔助藥品、抗菌藥品等目錄)、重點監控耗材目錄(含高值醫用耗材、常用低值耗材等目錄),嚴格科室二級庫管理,結合臨床路徑方案,嚴把藥品、耗材尤其是新藥新材料使用的適應證,遵循循證醫學原則與衛生技術評估證據,規范診療行為中對藥品、耗材的選擇與使用,遵循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原則,增強成本管控意識與高性價比理念,強化醫保基金使用效率與病種合理控費管理。
DIP付費下,臨床的具體執行措施有哪些?
為保證DIP管理流程規范性,科室整體流程設置應涵蓋以下幾個環節:
遵照科室病種收治范圍
按照科室可開展的診療范圍梳理本科室的病種庫,根據醫院的功能定位,嚴格遵照分級診療、入院標準等進行合理收治,將慢性、普通性疾病引導至基層醫院收治,將疑難危急重癥疾病、專科疾病、特色疾病等引導至上級醫院或專科醫院收治。
強化科室DIP培訓學習
定期邀請職能部門進行政策培訓及質量通報。組建多學科協作診療團隊,對手術風險大,醫療事故概率高的高難度病種及病例,進行多學科之間的合作、聯合診療,提升疑難復雜患者臨床診療決策質量,以性價比最高、療效最佳的診療方案開展診療。定期對本科室各亞專科、各診療組的醫保運營與質控指標進 行回顧性分析點評、互評、多維度分析,改良診治方式及臨床路徑。
嚴格病案書寫及質控
各醫療組認真填寫病案首頁,確保信息填寫完整,主要診斷和其他診斷填寫正確,手術和操作填寫規范。尤其對并發癥、合并癥、既往疾病、家族史、醫院感染、腫瘤轉移、放化療、疾病發展階段、特殊操作、出院狀態等進行完整記錄,以便于各級醫師的評估、編碼員編碼、病種的準確入組以及評審專家的審核,避免因漏填寫(編碼)、錯填寫(編碼)而錯誤入組,甚至被審核為高套分值行為。
做好臨床路徑質量控制
包括臨床路徑入徑率;病種費用水平、費用結構;住院日;大型設備檢查合理性;合理用藥用耗水平;患者滿意度等情況。
加強雙向轉診分級診療
根據學科定位和優勢,以病種診療為中心,實現專病專治、簡化流程、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性價比最高、療效最佳的診療方案開展診療。加強與上、下級醫院的合作溝通,實現“重癥上轉、穩定下轉”的雙向轉診無縫銜接。既能解決慢性疾病患者長期在三級醫院住院,浪費醫保基金資源的情形,又能使亟需救治的人員得到充分的保障。
臨床科室如何做好DIP運行分析工作
DIP實際付費后,若科室有虧損,那么就需要對科室病例做具體分析,那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解讀。
(1)診療行為指標。設置低標準入院、分解住院、掛床住院等指標,定期獲取相應的統計數據,由科室管理團隊對違規情形及相關人員進行分析、通報、培訓。
(2)病案質量指標。設置編碼準確率、出入院診斷符合率等指標,定期由科室管理團隊進行審核、評估。
(3)收費行為指標。設置病種次均費用、藥品次均費用、耗材次均費用、檢驗檢查次均費用、操作與收費符合率等指標,定期進行指標考核,并就考核結果組織科內分析、通報,不斷規范收費行為。
醫客說
DIP付費下臨床科室管理細則!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醫院管理論壇報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