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不買保時捷了呢?這是德國汽車行業正在熱議的問題!
保時捷本周發布的財報顯示,他們去年在中國的交付量下降了28%,導致全球銷售下滑3%,公司凈利潤下跌了30.3%。
這個數據讓德國人很難接受,因為寶馬、奔馳和保時捷在中國熱銷了多年,怎么突然就不好賣了呢?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的凱姆主任和雷因德爾博士給出了三個答案:
首要原因是,德國制造的吸引力已經消失,年輕人不再迷信德國品牌!
中國去年賣了3143.6萬輛汽車,但德國車的市場份額只占到18.9%,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客觀的說,這一狀況與中國品牌開始崛起有關,比如保時捷的直接競爭者小米SU7。(德國專家原話,不是給雷總做廣告)
一臺保時捷Taycan的價格在百萬以上,特斯拉的Model S也要70萬,而小米SU7的起售價僅為21.59萬,約等于2.8萬歐元。
如此大的價差,讓保時捷很難與之競爭。
加上保時捷的市場策略死板、缺乏新客戶激勵、優惠幅度低,所以中國人更愿意買小米和比亞迪。
其次,中國車主希望“汽車像手機一樣智能化”,而保時捷和其它德國車在這方面做的不太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相反的,中國車不但智能化做得好,造型也越來越時尚,開起來非常有面子。
最后一個原因,是德國在新能源車方面沒有優勢。尤其是電池技術和車輛連接方面,德國車已經明顯落后。
五年前,德國的新能源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11%,而現在只有3.6%,估計很快就要無聲無息了。
保時捷落寞的真正原因,或許正在于此!
您同意德國專家的看法嗎?您不買保時捷的原因,是否和德國專家說的一樣呢?
歡迎您在留言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