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體經濟告別高歌猛進,當大多數行業面臨過去二十多年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挑戰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商業模式已開始徹底變化,管理邏輯和重心的調整也自然應成為題中之義。存量時代,對效能的關注超過了效率;大量過往依靠增量發展的企業,更多地需要向內看,開始“補課”了。對戰略、對經營、對管理,皆是如此。
一直認為,組織效能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經營中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這個話題,只是在這些年才開始被更多地關注,也同時被深度地曲解和妖魔化了。大量懸崖邊或恐慌中的企業頻頻舉起減成本減費用、減編制減人頭的大刀,固然初時能立竿見影,但殊不知,這四減,只是結果;從哪里能發現效能提升的機會點,才是提升和改善的根本。不論是業務流程、組織結構、授權體系的重新檢視,還是職責的梳理和聚焦、崗位數量和人才結構的調整,亦或是用人機制與激勵機制的創新、管理工具賦能、員工能力的提升等等,都是可以支撐目標實現的路徑。如何選擇和應用,則是老板、高管和HR們需要因時因地制宜的工作了。
這本《人效戰略》,呼應回最近5-8年很熱門主題的探索與思考,也是目前看到的人效管理專題中,從理論到方法論都研究得較為深入的小冊子了。從自身的企業咨詢經歷中,作者給出了不少尖銳但有效的觀點:人效管理是個承接戰略的組織議題,也是一個遠不止HR專業投入的戰略命題。從人效解碼-人效賦能-隊伍規劃的閉環,本質上是在做資源投放和聚焦的選擇。也很感嘆,過去要求HR懂業務的呼聲,如今已經真真切切地成為對經營型HR的要求和期望了。
在具體的方法論上,書中給出了不少實操的思路和工具,尤其是前后臺差異化的標準、寬窄口徑的人效配置和倒排預算的邏輯,讓人耳目一新,深有啟發。當然,變革的本質除了方向,還有凝心聚力。協調資源和平衡,共識方向和途中動態校準與糾偏,最終不折不扣地執行,看易行難,也確是最考驗功力和對人性理解的一件事兒了。
備注:甘泉,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人力資源系,目前是周大福大陸業務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基于自身對人力資源職能的理解,周大福將人力資源部門命名為“人才與文化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