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晝夜平分,寒暑相消,大地褪去料峭,草木欣然蘇醒的人間時節,便是春分。
春分,是天地間最溫柔的平衡,陽光不再像冬日那般慵懶無力,尚沒有夏天那般毒辣焦躁,一切仿佛恰到好處。
你看,柳條輕拂著初暖的東風,桃花在細雨中綻開嫣紅,燕子銜著云絮歸來,農人荷鋤走向田間……
這個時節,連時光都變得繾綣——既留戀著舊歲的余韻,又奔涌著新生的蓬勃。
這個充滿詩意與生機的時節,自然也成為了古往今來眾多詩人筆下的寵兒。今天,讓我們循著十首經典詩詞,共赴這場跨越千年的春日之約。
1、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春分時節,杜牧行走在鄉村,只見桑樹長出新葉,村莊郁郁蔥蔥。微風輕拂,柳枝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細雨點點落下,池塘里泛起層層漣漪。
田野里身披蓑衣的牧童唱著歌放著牛,籬笆后一位穿著紅色裙子的少女正偷偷地張望著。雨水打濕行人的衣衫,卻被好客農家的黃雞黍米烘暖。
整首詩描繪了春分時節鄉村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讓我們感受到了暖暖的人間煙火。
2、
《柳梢青?花朝春分》
顧貞觀
乍展芭蕉。欲眠楊柳,微謝櫻桃。誰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覺無聊。任冷落、珠鈿翠翹。趁取春光,還留一半,莫負今朝。
芭蕉葉剛剛展開,楊柳仿佛帶著困意,櫻桃也微微凋謝。春分將春光平分,詩人最珍惜的就是這一天。花前的詩人卻倍感無聊,也無心欣賞美景,任由頭上的珠鈿翠翹被冷落。要趁著這美好的春光,珍惜剩下的一半,不要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春分時節獨特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珍惜和對美好事物的留戀。
3、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徐鉉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春雨是天空垂落的絲線,把遠山繡成朦朧的黛色。枝頭凌亂的花影,像被揉皺的信紙,藏著欲說還休的心事。問卜者怕聽情緣未了,踏青人疑是踐踏前生草。
徐鉉將春分化作宿命的十字路口,雨絲串聯起今生與往世,山色空蒙處仿佛有前世的身影徘徊。
全詞以景起興,以情收束,將春分的陰晴交織成深邃的生命圖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惆悵與迷茫。
4、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春分時節,因為思念著遠方未歸的人,以至于眼前的一切都讓他愁腸寸斷。臺階下的梅花不是風景,而是層層堆疊的愁緒,剛拂去又落滿肩頭。
大雁來了,卻沒有帶來音信,路途遙遠,歸夢也難以實現。離恨如春草般在荒原上瘋長,卻越來越茂盛。
在春分這個本該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時節,李煜卻沉浸在深深的思念與痛苦之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深情與無奈。
5、
《踏莎行》
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薛荔依墻,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春分時節雨后初晴,各種明媚動人的花卉爭奇斗艷,畫梁上的新燕成雙成對,而玉籠中的鸚鵡卻獨自憂愁地睡著。墻邊爬滿了薛荔,地上長滿了莓苔,青樓中傳來陣陣歌聲。
當所有生靈都在春日狂歡,驀然涌上心頭的往事,卻像一根銀針刺破華美的綢緞,讓人無言凝噎。
這首詞將春分美景與個人心事相結合,以樂景寫哀情的,表達了內心的復雜情感。
6、
《春寒連日不出》
陸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頭已帶酸。老去嬾尋年少夢,春分不減社前寒。
著書敢望垂千載,嗜酒猶須隱一官。正是閑時無客過,小庭斜日倚闌干。
春分時節,海棠花陷在干涸的燕泥里,梅子未熟已透酸澀,時光的流逝讓自己已經無心追尋年少時的夢想,自己著書卻不敢奢望流傳千古,像自己這般喜歡喝酒的人,就不適合為官。 沒有客人來訪的閑暇時光,獨自在小庭中,倚著闌干,看著斜陽。
這首詩中,陸游既寫實春寒料峭,亦隱喻壯志未酬的暮年。
7、
《七絕?蘇醒》
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春分時節細雨飄落,雨聲輕微,斜風細雨中柳岸邊客人歸來。北方的時令比南方晚,北方春天猶抱琵琶半遮面,江南的"綠腰"(新抽的稻秧)已蹁躚起舞。
整首詩通過對春分雨景和南北時令差異的描寫,將節氣特征與生命律動融為一體。
8、
《春分》
劉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
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春分這一天,白天和黑夜時間相等,陰陽平衡,燕子不畏桃花的寒意,紛紛歸來。 自古以來,春分有豎雞蛋的習俗,河邊的人們也在放風箏。
這首詩描繪了春分時節的自然景象玄鳥北歸、桃花初綻的物候,和“豎雞子”“放紙鳶”的傳統民俗,兩者相結合,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分這一時節的獨特魅力。
9、
《春日田家》
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田野里黃雀自由自在地成群飛翔,山上的老人互相拜訪,談論著過去的事情。 半夜農夫叫醒妻子起來喂牛,因為明天就是春分要種樹了。
春分不僅是節氣,更是深植基因的農耕記憶,這首詩既寫春分時節的自然之美,也展現了農人了鄉村生活的質樸。
10、
《春分日有感》
方仁淵
幽懷常怕負芳辰,又見花飛一半春。
醉病支離慵把酒,交情疏落不如人。
黃鶯繞樹聲猶澀,翠柳含山色漸勻。
風日晴和天氣好,馬蹄踏遍隴頭塵。
在最美的季節陷入存在主義焦慮,這是文人傷春惜春的通病。
黃鶯試啼聲猶澀,翠柳暈染色未勻,他卻在花雨中看見時光流逝的刻度。以樂景襯哀情,強化了時光流逝的無力感。
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醉病交加、疏于社交的詩人,索性跨馬踏遍隴頭塵土。
這首詩中,既有對春天流逝的感慨,也有對自身境遇的感嘆,也告訴我們奔赴本身就是對春天的致敬。
春分是詩意的起點,亦是生命的隱喻。當我們談論春分,也是在丈量自己與天地萬物共鳴的深度。
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正是人間好時節,就讓我們“趁取春光,莫負今朝”,留住春光,不負韶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