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一篇標題為”退休金三千卻月刷萬元!一直播間被指虛構劇情誘導67歲老人消費“報道,在各大媒體和視頻號上轉載。
近日,浙江吳女士的67 歲母親自 2023 年起沉迷于名為 “樂家人 — 小夏”(現賬號為 “團結正能量 1”)的直播間,退休金僅 3000 余元的母親,近兩年在此直播間花費估計達 20 多萬元。
該直播間以家庭倫理劇形式長時間直播,主播團隊通過演繹孝心故事、婆媳矛盾等內容吸引老人興趣,進而植入保健品、食品、日用品等進行銷售。老人每月靠花儲蓄維持消費,查看消費記錄發現,每月消費在 8000 元到 15000 元之間,保守估計已花 20 多萬。子女多次勸阻,老人不僅拒絕溝通,還給手機設密碼,不允許子女干涉。吳女士透露,直播間有好幾百個賬號,客服會加母親微信,即便賬號被封,也能拉母親進新直播間。目前,“樂家人 — 小夏” 賬號已被封,主播團隊轉戰 “團結正能量 1” 微信服務號,繼續按原模式虛構劇情直播賣貨。直播間誘導機制明顯,推薦產品時夸大功能,利用老人對成分不了解誤導消費,且不允許單瓶購買,一買就是一箱。
吳女士母親購買的魚油軟膠囊、鱷魚鈣片等商品,宣稱 “輔助降血脂”“增強免疫力”,實際僅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并非保健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澎湃新聞記者實測發現,直播中先虛構 “慕容家族” 劇情賣玉鐲,主播以 “大家每買一個玉鐲就消耗反派慕容耀陽的一份錢”“只要樂家人少搶到一支,慕容耀陽今晚的勝算就多一分” 等話術誘導下單,后又賣宣稱能解決白發問題的洗發水。在社交平臺和投訴平臺上,也有其他用戶反映家中老人被此類賬號誘導購物。涉事直播間未回應記者詢問,客服稱僅處理訂單問題。
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直播間針對老年人的誘導消費亂象,不僅損害老年人權益,也破壞網絡經濟生態:
行業亂象根源剖析:當前老年健康產業的混亂,很大程度源于部分從業者的短視與急功近利。就像保健品會銷時期的經銷商,只盯著快速賺錢,策劃各種看似新穎實則換湯不換藥的模式,如以高等學府名義培訓,卻只為交流如何快速斂財、躲避監管,而非真正提升行業專業度、為老年人解決健康問題。這種心態導致行業充斥著虛假宣傳、劣質產品等亂象,破壞了整體生態。
私域直播問題凸顯:私域直播本應是與老年客戶深度鏈接的有效方式,如今卻淪為重災區。像 “樂家人 — 小夏” 直播間,通過虛構家庭倫理劇情誘導消費,售賣的產品多為食品卻虛假宣稱保健功效。這不僅利用了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對健康知識的欠缺,也反映出私域直播監管難度大、主播資質審核缺失、產品質量無保障等問題,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與行業聲譽。
專業與信任缺失:老年健康產業難做,核心在于消費者信任的嚴重缺失。市場上各類產品和服務魚龍混雜,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優劣。從業者若想扭轉局面,必須從自身做起,提升專業素養,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比如,在銷售健康產品時,應基于專業知識給予客觀介紹,而非夸大功效。同時,加強員工專業培訓,建立專業服務團隊,才能逐步贏回消費者信任。
價格戰危害深遠:行業內卷下,價格戰成為常態。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斷壓低價格,導致產品品質難以保證,利潤空間被壓縮。長此以往,不僅企業自身發展受限,無法投入資金進行產品研發與服務升級,整個行業也陷入惡性循環,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產生懷疑,進一步阻礙行業發展。
行業創新與規范發展:在困境中,行業需要創新來破局,但創新應基于規范與專業。例如,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正規的線上健康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健康咨詢、遠程醫療等服務。同時,企業應積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自律,共同抵制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不良行為。只有整個行業走向規范化、專業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素材來源:澎湃新聞和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