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此時的康熙皇帝已經69歲高齡。
自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以來,九子奪嫡之爭讓康熙經常抱病;年過花甲后,身體狀況更加不好,為此康熙內心也是十分苦悶。
而雍親王胤禛“一心只讀圣賢書”,“并未”參與奪嫡之爭,所以在胤禛邀請康熙前往自己的圓明園觀賞牡丹的時候,康熙便直接答應了。
這一次康熙駕幸圓明園,無非就是想要享受天倫之樂而已。
卻沒想到,在自己眾多皇孫中發現了一位出類拔萃者——皇孫弘歷。
弘歷是胤禛的第五個兒子,因胤禛前三個兒子都夭折,所以弘歷便是胤禛實際上的次子。
康熙來到圓明園后,胤禛便讓兒子弘歷與弘晝陪伴皇祖身邊。
弘晝雖然與弘歷同歲,但是長得比較矮小。
而弘歷卻天庭飽滿、身材修長,看上去十分聰慧、有靈氣,一下子便吸引了康熙。
這一年弘歷已經12歲,卻是第一次見皇祖,但即便是第一次經歷如此大的陣仗弘歷也不害怕。對閱歷豐富的康熙來說,弘歷給他的直覺是:這個皇孫氣象不凡。
為此在離開圓明園的時候,康熙特地跟雍親王要了弘歷的生辰八字。
并且在8日后再次駕幸圓明園,這一次康熙直接將皇孫弘歷帶入了宮中。
弘歷入宮由皇祖親自教養,這對于弘歷這位潛邸庶子而言,無疑是提高了他的地位;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撲朔迷離的這局棋中,弘歷的入宮為他的父親雍親王胤禛登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歷史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后,遺詔中的皇位繼承人便是皇四子胤禛。
而弘歷,無疑是其父雍正皇帝登基的大功臣。
為此,雍正元年雍正帝登基的次年,便將皇四子弘歷秘定為了皇儲。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后,弘歷遵從遺詔登基,是為乾隆皇帝。
正因為如此,只要是提到雍正帝的皇子,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皇四子弘歷。
而且會認為皇四子弘歷,才是雍正眾皇子中最為喜愛的一位皇子。
自雍正帝登基之日起,便注定了弘歷便是下一位皇位繼承人。
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雍正帝最寵愛的皇子并非弘歷,而是另有其人。
若是雍正這位皇子沒有早逝的話,雍正之后的下一位大清皇帝大概率會是這位皇子。
他究竟是誰呢?
雍正一生摯愛所生的兒子
雍正帝勤政,后宮的妃嬪數量并不多,為其生下皇子公主的妃嬪更是少之又少: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為雍正帝生嫡子弘暉,但弘暉8歲夭折;
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乾隆皇帝的生母,雖一生不得寵但因為生了一個爭氣的兒子,在后宮的地位越來越高,不僅在孝敬憲皇后病逝后統攝六宮;還在兒子登基享盡榮華富貴;
齊妃李氏,雍正還是皇子時十分得寵的侍妾格格,因生下三子一女而晉封為側福晉;被雍正帝幽禁而死、過繼給廉親王胤禩的皇三子弘時,便是李氏所生的幼子;雍正唯一長大成人的公主和碩和恪公主,也是李氏所出;
懋嬪宋氏,應該是雍正身邊最早的侍妾格格,為雍正生兩女,但均夭折;
謙妃劉氏,雍正晚年得寵的妃嬪,生皇六子弘曕;
除了這五位后妃成為雍正生下皇子公主外,雍正還有一位后妃,雖然僅陪伴雍正帝12年的時間,但卻是雍正帝一生的摯愛。
此人便是,《甄嬛傳》中華妃年世蘭的歷史原型——敦肅皇貴妃年氏。
劇中年世蘭跋扈狠辣,因雍正對她的算計最終在冷宮絕望自盡。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卻完全相反。
年氏原本屬于漢軍鑲白旗,因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后分到了漢軍鑲白旗的一些佐領,年氏一族便正式成為雍親王府的屬人。
而年氏的出身也很不錯:
其父年遐齡在康熙一朝時位至湖廣巡撫
其兄長年希堯,則是位至布政使
而其二哥年羹堯,便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川陜總督年羹堯
其實在年氏入王府的時候,年羹堯便已經位至四川巡撫,位至朝廷重臣之列。
在年氏入王府之前,胤禛身邊除了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外,便只有一位側福晉李氏。對于已經冊封為親王的胤禛而言確實有些少,康熙便從漢軍鑲白旗中挑選了湖廣巡撫年遐齡的女兒年氏,指婚給胤禛為側福晉。
年氏年輕貌美、端莊賢淑,胤禛對其一見鐘情。
自此,年氏便正式開始專房之寵。
而且自年氏入王府后,其他的福晉、侍妾便再無所出。
年氏包攬了胤禛十一年間所有的子嗣,先后為其生下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正因為如此,年氏憑著雍正帝對她的寵愛、母族的功勞與地位、三子一女,在雍正帝登基后被冊封為僅次于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年貴妃,其母族——年氏一族,也被抬入漢軍鑲黃旗。
哪怕是跟年氏一樣生三子一女、同為側福晉,且比年氏早入府近20年的李氏,僅被冊封為齊妃。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年氏被冊封為貴妃后與皇后同日接受朝廷命婦們的慶賀,甚至連朝冠的樣式都跟皇后的一模一樣,僅在用金上少了三兩而已。
雍正寵愛年氏,在方方面面都不想委屈了年氏。
只可惜,年氏素來體弱,在雍正帝登基僅三年后便病逝了。
在年氏病逝之前,雍正帝將其尊封為皇貴妃;年氏去世后雍正帝輟朝五日,親自操持年氏的葬禮,并將其追封為“敦肅皇貴妃”,給了一生摯愛獨一無二的謚號,并且準許其葬入皇陵,在地下也要陪伴自己左右。
而年氏所生的三子一女:
雍正皇四女,三歲夭折;
雍正第七子福宜,2歲夭折;
雍正第九子福沛,7個月早產,出生后便夭折。
這兩子一女,均在年氏之前夭折了。
只有雍正第八子福惠,活到了年氏之后。
而福惠,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雍正寵愛年氏,自然會愛屋及烏寵愛福惠,但雍正對福惠究竟寵愛到了什么程度,讓乾隆皇帝都自嘆不如呢?
深得父皇寵愛
福惠原名弘晟,在雍正四年時改名為福惠,又被稱為八阿哥。
因為是在康熙六十年出生,所以福惠還被稱為六十阿哥。
按照大清的慣例,不管是皇子還是公主,出生不得由生母撫養。
像皇五子弘晝,便是由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與老貴人撫養長大,并非其生母純懿皇貴妃。
而雍正寵愛年氏,便為其打破慣例,讓其親自撫養福惠。
而且在福惠年僅1歲的時候,便為其挑選學騎射功夫的諳達。
然而在福惠年僅5歲時,其生母年氏病逝。
按理說年氏病逝后,福惠理應由其他的妃嬪、或者是后宮的太妃們撫養。
然而雍正帝緬懷摯愛年氏、偏愛福惠,便將福惠留在了自己身邊,親自撫養。
在整個大清,由皇帝親自撫養的皇子僅有兩位:
一位是福惠
而另一位便是大清最后一位正式冊封的皇太子、康熙唯一長大成人的嫡子胤礽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發妻、一生的白月光孝誠仁皇后所生的次子,而孝誠仁皇后也因為生育胤礽難產去世。
失去發妻后康熙十分傷心,對于胤礽的感情也很復雜,既恨他讓自己失去了一生摯愛,又心疼他如此年幼便失去了生母。
為此康熙便將自己對發妻的愛,都轉移到了年幼的胤礽身上。
不僅親自撫養胤礽,而且還在胤礽不到兩歲時便將其封為皇太子,打算讓其繼承自己的皇位。
胤礽一開始,也確實沒有辜負康熙對她的培養與期許,十分聰慧,從20歲開始便處理朝政事務。
而福惠,作為第二位由皇帝親自撫養的皇子,大有被雍正帝視為皇位繼承人的趨勢。
只是福惠,并沒有伯父胤礽那般名正言順,畢竟他并非皇后所生嫡子。
不過福惠,確實是雍正所有皇子中生母出身最高的一位、也是位份最高的一位。
只是康熙朝中后期的九子奪嫡之爭,讓雍正很清楚早立皇太子并非明智之舉。
更何況此時的福惠尚且年幼,雍正帝自然也不會將其直接冊封為皇太子,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雍正對福惠的偏愛,是歷史都承認的。
不管雍正去哪兒,都會帶著福惠。
在福惠年僅6歲時,雍正帝便準許其佩戴象征身份地位的鵝黃數珠。
在福惠年僅7歲時,雍正帝賞賜西瓜燈,福惠是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位得兩對的皇子。而且其排名在一眾叔王之前,僅次于和碩怡親王胤祥、和碩果親王胤禮,至于其他的皇子則遠不能跟福惠相比
在福惠8歲時,也就是雍正六年時,《古今圖書集成》一書編纂完成。雍正帝將其賞賜給眾位皇子、親王以及心腹大臣們,福惠跟諸位叔叔親王(和碩怡親王、和碩果親王、和碩莊親王、和碩康親王)一樣得到了的是極為珍貴的綿紙版,而弘歷與弘晝被賞賜的只是竹紙版的。
從雍正帝親自撫養福惠,便總想要將最好的東西都賞賜給福惠,總覺得給福惠的不夠多。
這既是雍正帝對福惠格外的寵愛,更是雍正對一生摯愛年氏的念念不忘,雍正將對年氏的緬懷之情都寄托在了福惠身上。
也難怪乾隆皇帝登基后,追封八弟福惠為和碩懷親王時曾說:
我的八弟八阿哥福惠,是皇考最鐘愛的皇子。
就連滿朝文武都在揣測:雍正帝難道是想要皇八子福惠來繼承皇位嗎?
福薄早逝
然而,即便是雍正再寵愛福惠,福惠終究跟生母年氏一樣,早早地便離開了雍正帝。
年氏素來體弱多病,福惠因其生母從出生后便一直身體不好。
雍正帝為了讓福惠能夠健康長大,一直在為愛子求醫問藥,甚至為了向朝鮮索求良醫而減免了朝鮮的貢賦。
以至于朝鮮人傳言:
雍正皇帝想要將皇位傳給皇八子福惠。
只可惜,雍正帝即便是再不舍,也沒有留住福惠。
雍正六年九月,福惠病逝。
福惠的去世,讓雍正帝再一次感受到了極大地打擊。
而他對摯愛年氏最后的感情寄托,也沒有了。
福惠去世后,雍正帝下旨輟朝三日,并且按照下葬親王的規格,使用親王儀衛為福惠舉行葬禮。
這是雍正帝第二次為福惠打破清官慣例,在福惠去世之前,所有早逝夭折的皇子均簡葬。
而雍正帝,為福惠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葬禮。
不僅使用了楠木金棺材,而且還加入了引幡的儀式。
要知道,雍正六年時,不管是弘歷還是弘晝,都只是光頭阿哥,沒有任何封爵。
甚至因為福惠的去世,雍正帝舊事重提:
和碩誠親王胤祉,在3年前敦肅皇貴妃年氏的葬禮上“推諉不前”;而在福惠的葬禮上,又面露喜色,最終被雍正治以“惡逆之罪”。
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時,此其惡逆之罪一也。
因為皇子以及后妃的葬禮,而治罪親王,這即便是放眼整個大清,都十分罕見。
可想而知,失去敦肅皇貴妃與福惠,對于雍正而言有多難以接受。
結語
雖然雍正按照親王規格將福惠下葬,為其修建園寢。
但畢竟沒有將其正式追封為親王,乾隆皇帝登基后追封早逝的兄弟:
孝敬憲皇后所生的嫡子弘輝,被追封為和碩端親王;
敦肅皇貴妃所生的皇八子福惠,則是被追封為和碩懷親王;
至于其他早逝的皇子,均沒有得到追封。
福惠作為雍正帝最寵愛的一位皇子,若是不早逝的話,很有可能便是雍正帝秘定的皇儲,在雍正帝病逝后繼承大清的皇位。畢竟福惠生母的出身以及位份,確實遠在弘歷生母鈕祜祿氏之上。
而且在福惠去世后,雍正帝曾給心腹重臣鄂爾泰寫過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
“皇子皆中庸之資,朕弟侄輩亦乏卓越之才”
福惠去世后,雍正便只剩下三位皇子:皇四子弘歷、皇五子弘晝與皇六子弘曕。
而在雍正看來,這些皇子皆是“中庸之資”,并沒有卓越之才。
可見雍正對這三位皇子都不滿意,又可見若是福惠不早逝的話,雍正帝對他的期望會有多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