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俄伊中在北京會晤,三方將討論伊核問題以及三國在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等地區組織框架內的合作。
這伊核問題可是陳年問題了。
自從今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顯示,伊朗的濃縮鈾庫存在過去三個月內激增了50%以上、豐度接近核武器級別之后,伊核問題就重回各國視野了。
這段時間美國對伊朗那叫一個窮追不舍,又是拿俄羅斯當煙霧彈試圖打盟友牌,又是極限施壓玩“不談判就搗蛋”,生怕拿不下伊朗。
那么在美國的“狂轟濫炸”下,伊朗怎么突然選擇了中國來協調呢?
因為中國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就不用說了。
自打18年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特朗普在伊朗那里的信譽就近乎歸零。
更別說,之后特朗普又對伊朗各種極限施壓,明擺了要給伊朗來口狠的,伊朗自然不會主動去自討苦吃。
而歐洲各國則大都依賴美國,政治立場搖擺,難以抵抗美國壓力,根本無法單獨推動談判。
俄羅斯雖然和伊朗關系緊密,但是俄羅斯因為俄烏沖突與西方國家關系惡化,談判結果難以說服西方各國。
只有中國,是目前唯一與之前伊核協議的所有參與方還維持正常關系的大國。
雖然美國和中國不對付,但是暫時也沒有升級到全面制裁,還有斡旋的余地。
這種中立角色使中國成為各方均可接受的協調者。
而且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能夠幫助伊朗平衡來自美國單邊制裁,頂住一部分來自美國的壓力。
特朗普上臺之后,急于對伊朗施壓,想要通過武力以及經濟威脅方式,逼迫伊朗讓步,而美國一對伊朗施壓。
雖然伊朗拒絕在威脅下談判,但是也不得不重視美國的威脅。
除此之外,也有時間上的原因。
一旦協議期限到了,對伊朗的制裁也就放開了,于是伊朗也開始著急起來。
于是,為了尋求解法,伊朗兜兜轉轉找到了中國。
如果通過中俄搭建的平臺爭取國際支持,伊朗不僅能避免直接對美讓步,損害伊朗利益,而且有了中俄兩國的支持,再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也更有爭取權益的底氣。
3月14日下午兩點左右,中俄伊三方在北京達成共識。
三方強調要充分尊重伊朗作為條約締約國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權利,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進行相互尊重的政治外交,重申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重要性等等。
總的來說,就是為談判定下一個規矩、一個大前提,維護談判的公正環境,保證談判的有序進行。
當然,中國所扮演的的角色是“搭建橋梁”而非“替代談判”,美伊雙方最后仍需各自做出讓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最后,伊核問題由中國來調和,本質上還是美國單邊主義失效的體現,而中國這次則是通過中立立場和多邊外交,成為了各方博弈中的關鍵平衡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