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13日,賴清德這個 “臺獨” 分子又開始大放厥詞,公然鼓吹兩岸 “互不隸屬” 這種荒謬至極的言論,甚至顛倒黑白把大陸稱作 “境外敵對勢力” ,他這般行徑實實在在就是臺海和平穩定的破壞者。
去年中方在臺海進行過兩次演習,早已警告過他,而如今演習的硝煙尚未散去,網上卻有言論質疑“大陸為何總是演習,卻不進攻臺灣”,想明白這個問題,回顧76年前的金門戰役就能明白其中深意。
金門戰役慘敗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滿懷壯志打算一鼓作氣拿下金門,進而解放臺灣,彼時國民黨敗退,將船只大肆破壞,解放軍無奈只能征用漁船渡海,這無疑給登陸作戰增添了巨大阻礙。
第十兵團在廈門積極籌備,以金門為 “跳板” 劍指臺灣,盡管海峽看似并不寬闊,但 28 軍的三個團,共計 9000 余人,由于輕敵冒進,深陷絕境。
在古寧頭戰役打響之初,我方部隊剛登上古寧頭,作戰形勢一片向好,還俘虜了不少國民黨士兵,而后續補給線卻完全中斷,三百多條木船被海浪與炮火無情摧毀,增援部隊無法抵達,局面瞬間失控。
戰士們缺乏重武器,頑強抵抗三天后,除少數被俘其余基本壯烈犧牲,這次戰役解放軍損失近萬人,而國民黨僅傷亡 3000 多人,堪稱解放戰爭以來最為慘痛的敗仗。
探究根本輕敵冒進是最大癥結,在情報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工作失誤,指揮員依據不準確的情報,錯誤判斷金門守軍僅萬余人,嚴重輕視了國民黨殘余勢力的反攻力量,與此同時,胡璉所率來增援的情況,我方全然不知。
同一時間,戰術執行環節也暴露出大問題,10 月 24 日晚,第一梯隊登陸時全然未考慮潮汐影響,由于對航道生疏,潮汐變化難以預測,9000 多人登島后船只擱淺。
原本這場登陸作戰看起來并不復雜,可誰能想到就因為沒料到潮汐問題,部隊上岸的速度大大減緩,沒辦法快速沖上岸去占領那些有利地形,國民黨趁機以猛烈炮火攻擊,登陸部隊陷入苦戰。
金門炮戰顯智
58年局勢發生變化,老美和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的 “共同防御條約”,臺灣方面有了老美撐腰愈發囂張,在此情形下毛主席親自指揮了金門炮戰,這絕非一場普通的戰斗,而是精心謀劃的戰略博弈。
其目的一是警告美國切勿插手臺灣事務,二是教訓蔣介石,三是試探美臺 “共同防御條約” 的底線,炮戰伊始,解放軍炮火集中轟擊金門島,成功封鎖金門航運,給臺灣當局造成巨大壓力。
美國起初宣稱要協防金門馬祖,還派遣艦隊為國民黨軍艦護航,但當解放軍炮擊國民黨軍艦時,美國艦隊瞬間撤離,不再護航,此舉暴露了美國不愿卷入臺海戰爭的真實意圖。
毛主席敏銳洞察這一關鍵信息,迅速調整策略,他深知美國雖表面支持臺灣,實則有所保留,并不愿與大陸直接沖突。
于是大陸巧用炮擊金門這招,跟美國展開戰略層面的交流,炮彈帶著中國的態度,讓美國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最終促使中斷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重新啟動 。
炮戰期間,美國雖揚言協防金馬,卻始終避免與解放軍正面交鋒,其真實目的并非保衛金馬,而是妄圖借臺灣問題推行 “劃峽而治”“兩個中國” 的分裂圖謀。
從戰略層面而言,金門炮戰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博弈,它有效警告了美國,打擊了臺灣當局的囂張氣焰,為日后兩岸關系發展開辟了新空間。
毛主席 “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的策略,既未引發全面戰爭,又達到了震懾對手、爭取主動的效果。
臺海局勢復雜,和平統一探索
當下臺海局勢再度緊張,引發各方關注,回顧從金門戰役到金門炮戰的歷程,能清晰看到共產黨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不斷探索與策略演變。
金門的慘敗讓我們明白,對臺作戰充滿挑戰,切不可大意輕敵,金門炮戰的成功經驗表明,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便能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贏得主動地位。
如今大陸軍事實力已大幅提升,但解決臺灣問題仍需審慎對待,臺灣問題極為復雜,涉及地緣政治、經濟利益、民族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需全面考量、權衡利弊。
外部勢力的插手嚴重影響臺海局勢,美國、日本等國持續加大對臺灣的軍事支持,企圖將臺灣打造成遏制中國統一的 “刺猬島”“豪豬島”。
如此一來,臺海緊張氛圍愈發濃厚,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難上加難,我們務必高度戒備,果斷反對外部勢力插手中國內政的行徑。
臺灣和大陸同根同祖,文化相通,兩岸同胞骨肉相連,在處理臺灣問題過程中,必須充分顧及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全力避免戰爭帶來的創傷,守護好他們的福祉。
不可忽視的是經濟因素,臺灣和大陸經濟往來密切,臺積電等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突出,一旦因戰爭受破壞,臺灣經濟必將遭受沉重打擊,全球經濟也會被波及。
因此在追求國家統一的進程中,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民生,面對復雜臺海局勢,我們需具備戰略耐心與歷史定力,統一是歷史必然趨勢,但實現統一的方式需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軍事實力固然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重要保障,但武力統一并非唯一選擇,應靈活運用政治對話、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多種手段,為和平統一積極創造條件。
正如臺灣《聯合報》所言,戰爭只會給兩岸人民帶來災難,和平才是兩岸共同心愿,我們應以救民之心、憫人之情、順民之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不懈努力。
參考資料
塵封60年后,揭開金門戰役的“迷霧”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2月15日
賴清德妄稱大陸為“敵對勢力”,綠營前幕僚批:只顧政權不計后果 海峽導報 2025-03-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