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視頻平臺紛紛瞄準微短劇市場的當下,我們更關注的,是愛奇藝對于微短劇行業的思考。如何能夠將長視頻平臺的現有優勢,與微短劇進行精準對接?當這片新的藍海被集體標定時,愛奇藝對未來又有著怎樣的想象力?
作者 | 張嘉琦(北京)
監制 | 張一童(上海)
微短劇以超出想象的規模生長速度,正在成為長視頻平臺的必爭之地。
繼去年9月在秋季悅享會上宣布正式進軍微短劇行業以來,愛奇藝不僅在數量上進行了迅速的補充,也有《原罪》《侯府夫人不好當》《帝凰業》等多部爆款出現。其中,《原罪》的分賬金額近日剛剛突破3000萬,創下了2024年行業紀錄。
成績只是浮在水面上的表象,在長視頻平臺紛紛瞄準微短劇市場的當下,我們更關注的,是愛奇藝對于微短劇行業的思考。如何能夠將長視頻平臺的現有優勢,與微短劇進行精準對接?當這片新的藍海被集體標定時,愛奇藝對微短劇的未來又有著怎樣的想象力?
3月14日,「愛奇藝熒光之夜——2025 微短劇盛典」在蘇州落幕。從下午的微短劇論壇,到晚上的熒光之夜,我們既看到了愛奇藝進軍微短劇的信心與決心,也感受到了平臺給予創作者的尊重與幫助。
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動釋放了一個信號,愛奇藝對微短劇的野心,不止于補充平臺內容,而是將其作為獨立的新興內容行業去布局打法,從上游的內容供給,到下游的營銷推廣和星粉聯動,逐步在平臺內部建立起獨立而成熟的微短劇生態。
這也意味著愛奇藝并非將微短劇當做短期盈利的手段,或是曇花一現的商機,而是真正深入參與到行業當中去,與合作伙伴攜手,共同為更長遠的未來而努力。
1.微短劇的價值
在微短劇賽道,愛奇藝屬于「后起之秀」。去年9月,愛奇藝首次公開上線了微劇場、短劇場兩個新劇場。同時還首次對微劇和短劇兩個概念做了明確界定:微劇為豎屏形式、單集時長1-5分鐘,短劇則是橫屏形式、單集時長為5-20分鐘。
在今年2月18日的財報電話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補充解釋了厘清兩個概念的重要性。豎屏微劇的商業模式和用戶觀看行為,都與橫屏劇集有較大差異,因此需要首先進行分類,再依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布局。
謀定而后動。短短半年時間,愛奇藝在微短劇業務上已經有了顯著的成果。
短劇方面,2024年愛奇藝上新短劇的數量是去年的三倍,有效播放量也有明顯提升,《原罪》《侯府夫人不好當》《孔雀圣史請動心》等劇躋身年度短劇TOP5。其中,《原罪》的分賬票房已經突破3000萬,創下2024年短劇市場分賬新紀錄。
微劇的發展速度同樣驚人。財報數據顯示,去年愛奇藝的微劇內容庫已經擴充至超萬部,覆蓋了95%的頭部制作方,與業內頭部微劇平臺相當。在今年春節檔,愛奇藝集中上線了超過28部精品短劇,《帝凰業》《鳳君》《登鳳臺》等熱度表現突出。
早在去年9月,龔宇就在演講中提到,「愛奇藝的短劇不等于切短的低成本網劇,微劇不等于低質的收費微短劇。但它到底是什么,需要全行業摸索創新。」愛奇藝沒有在第一時間投身微短劇,正是因為要先思考清楚微短劇的價值。而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清晰的答案。
首先,是不可逆的內容趨勢。微短劇的出現和爆發式增長并不是偶然,而是技術革新、用戶需求、互聯網生態等多種因素催生的產物。《中國網絡視聽發展報告》顯示,網民中經常觀看微短劇的用戶占比達39.9%,曾為微短劇內容付費的用戶占比達31.9%。而根據預測,2027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此外,站在平臺的角度看,布局微短劇賽道是基于用戶基礎與商業價值的雙重考量。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在論壇中提到,基于愛奇藝龐大的會員基數,以及經過多年培養所形成的為好內容付費的習慣,「會員用戶進入微短劇賽道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從去年11月批量上線內容至今,愛奇藝主站的微劇頻道(不含短劇)已經位列第三大頻道,僅次于長劇和電影;在愛奇藝極速版,微劇的觀看時長僅次于電視劇頻道,是電影的三倍多,而且還以月為單位成倍增長中。
良性的用戶生態,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商業價值。在愛奇藝APP上,會員可以免費觀看所有微劇內容,非會員也可以看到大量免費內容;愛奇藝極速版則主推免費短劇,以廣告模式為主。
一方面,會員免費的模式能讓微短劇實現用戶群體的再突破,過去被認為「涇渭分明」的兩個群體,在愛奇藝實現了以內容為標尺的融合;另一方面,免費模式重構了內容與用戶的互動邏輯,當觀看時長和廣告轉化率成為衡量短劇質量的關鍵數據指標時,將會倒逼內容向精品化推進,也能有效提升平臺的廣告庫存和廣告收入。
平臺在內容產業中向來具備多重身份,是鏈接產業上下游的關鍵一環。在深度思考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需求后,愛奇藝入局微短劇,既是對用戶碎片化內容需求的精準響應,也是對內容行業生態革新與平臺商業模型突破的主動探索。
2.獨立生態的藍圖
愛奇藝在微短劇業務上的布局,不僅指向對已有會員的轉化,也不是長視頻內容的簡單補充,而是以培育獨立的微短劇生態系統為最終目的。
這一目標,建立在對行業充分的觀察基礎之上。龔宇在論壇中提到,他從事網絡視頻行業16年,都是在把將近130年的電影院里的內容,將近100年的電視臺里面的內容搬到互聯網上。因為科技的創新沒有產生顛覆式的文藝作品的創新。但豎屏微劇是基于科技創新晚了若干年的、顛覆式的創新,這種科技創新帶來的變化和增速是不可預估的、是巨大的。
因此,愛奇藝給出的解法是,用全新的生態,去匹配全新的內容形態。從去年9月起,愛奇藝就從產品入手,將愛奇藝極速版APP轉型為以免費微劇和廣告商業模式為主導的產品,同時在微短劇賽道加大免費微劇的供給,以建設獨立的微短劇生態。楊海濤還在論壇上透露,愛奇藝極速版未來將會改名為愛奇藝微短劇。
打造獨立生態的愿景有著更廣闊的想象空間,除了挖掘更多潛在用戶,進一步沖破會員數天花板外,更重要的是微短劇所能為內容行業帶來的、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這也是微短劇有能力成為獨立生態的核心原因。
微短劇的商業模式變革,是與技術發展密不可分的。在短短幾年,微短劇已經從最初的以投流模式為主,到單片點播,發展到了如今的免費模式和會員模式,還出現了品牌定制劇等新形態。
商業模式也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和內容生態的變化,如今更多的收入不再用于盲目投流,而是以質量為標尺回到了創作者手中,內容創作的方向,也實現了從提供單點刺激到給觀眾講好故事的進階。
廣告的定義被重構、IP的延展性得到加強、用戶的注意力直接影響收益……可以說,在微短劇所引領的全新商業模式下,無論是平臺和創作者,還是廣告主和用戶,都是微短劇的「生態共建者」。
縱觀愛奇藝在微短劇業務上的具體打法,不難看出,其都是圍繞獨立生態的最終目標而展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性控制自制比例」,通過小比例投資、分成、保底分成等合作模式來建立更開放的內容生態。
根據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的統計,2024年上新了超過35000部的微短劇,如果將自制項目作為重點,不僅會在平臺側產生巨大的資金和人員壓力,也不利于質量的把控。因此,只有與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合作,才能建立起穩定的內循環生態系統。
其次,是內容供給的多元化。愛奇藝APP和愛奇藝極速版APP兩個產品改版升級后,愛奇藝已經對用戶做了明確的分層運營。接下來,這種分層將更加細化,根據用戶需求精準匹配相應內容。根據楊海濤的介紹,目前微短劇的內容類型已經增加到20多種,并針對各題材的用戶畫像,制定更具體的內容升級策略。
最后,除了提高分賬比例、傾斜平臺資源外,愛奇藝給予了合作方更多生態層面的扶持,比如最新推出的「百部港片微劇計劃」,就是將百余部經典電影的IP資源開放給全行業的合作伙伴,創作者可以在創作中免費使用原片中的任何素材,鼓勵精品內容的創作。
3.凝聚行業向心力
微短劇已經走過草莽的初創期,不再是「拼爆款」的混戰時代。從逐漸增加的數量和市場規模,到內容平均水位的上升,都指向行業對于持續性和確定性的要求。因此,愛奇藝建設獨立生態的決心,也是以更長遠地眼光看待行業發展。
在這個關口,最重要的就是凝聚整個行業的向心力:既要為創作者帶來切實的內容指導與幫助,推動微短劇內容上的升級與迭代,以源源不斷的好作品輻射更多用戶,也要通過投資回報、榮譽加持等方式,給予行業更充分的、長期發展的信心。
微短劇轉向精品化,已經是無需再論證的必然趨勢。因此,推動微短劇迭代與品質升級,是愛奇藝錨定的前進方向。前不久發布的「精品微劇千部計劃」和「精品短劇百部計劃」,就是鼓勵更多優質內容的誕生。
根據龔宇的介紹,未來愛奇藝將會繼續提升作品的審美品位和價值內涵,深度挖掘主流價值表達,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同時,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拍攝等技術,提高微短劇的制作水平和效率。
生態的核心永遠是「人」。因此,愛奇藝也將持續為創作者們提供交流經驗的機會。去年,愛奇藝攜手中制協青工委、騰訊視頻,共同舉辦了面向編劇人才的閉門沙龍。龔宇提到,愛奇藝未來也將會組織一系列針對微短劇導演的交流活動。
剛剛結束的微短劇盛典,就是一次標準的行業交流。長信傳媒創始人、董事長郭靖宇,和微劇《帝凰業》的導演姚敏都從創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于微短劇的見解。
這些經驗既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同時又具備可復用的價值。姚敏自身有著橫屏轉向豎屏的創作經驗,在論壇上以手機所引領的豎屏微劇為核心內容,從觀眾的視覺范式、故事節奏和觀看場所等方面,分享了微劇創作的經驗。在活動現場,臺下的創作者們也都紛紛拿出手機記錄。
同時,愛奇藝也關注到了創作者目前所面臨的實際難題,比如融資、版權保護等等,并推出了針對性的舉措,切實為創作者服務。在紀錄片和網絡電影領域已有顯著成果的「青創計劃」,將會把微短劇涵蓋其中,積極促成資本和優質項目對接,幫助創作者解決融資問題。
晚上舉辦的熒光之夜,同樣是愛奇藝投身微短劇生態建設的表現。既表達了愛奇藝對微短劇合作伙伴的尊重,以榮譽頒發的形式鼓勵更多創作者貢獻優質內容,也讓更多人深入了解了微短劇背后的創作群體。
當晚,有70余位微短劇演員在紅毯亮相,以專業演員的身份直接面向媒體和觀眾。另外,愛奇藝還為42部作品和89位微短劇演員、主創頒發了榮譽。在活動當晚,門口的黃牛票炒到上千元,很多短劇演員的粉絲不僅來到現場,還用心為演員做應援活動。
這也為全行業傳遞了一個信號:微短劇不是短期盈利的工具,更不是長劇的跳板,而是一個值得用心沉淀的行業。
正如龔宇所言,「微短劇的新賽道需要的不是野蠻生長的投機者,而是心懷敬畏的追夢者。」這也是愛奇藝為微短劇行業所勾畫的藍圖——當每一部短劇都能實現品質的突破,每一次觀看都能轉化為情感的共鳴,每一份創作都能獲得尊嚴與回報時,屬于微短劇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