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奇富科技業績增長背后:催收爭議頻發,用戶投訴激增
來源丨九個財經
撰文丨九裘
編輯|鄒貓
3月17日,奇富科技(03660.HK)公布了2024年全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171.7億元,同比增長5.4%,凈利潤62.5億元,同比增長46.36%,整體業績表現亮眼。然而,在這份華麗的財務數據背后,奇富科技仍面臨暴力催收、用戶信息泄露、監管合規風險等諸多隱憂。近年來,圍繞奇富科技及其核心產品360借條的爭議不斷,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用戶體驗,也可能對公司未來的市場表現和監管合規性構成重大挑戰。
催收爭議頻發,用戶投訴激增
奇富科技的業務核心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旗下擁有360借條、360周轉靈等貸款產品。然而,這一業務模式的快速擴張,也帶來了嚴重的催收亂象。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360借條”相關投訴,數量已高達3.79萬條,且今年3月以來每天都有幾十條新增投訴,反映出用戶不滿情緒的高漲。
投訴內容大多涉及暴力催收和用戶信息泄露。根據消費者反饋,一旦貸款出現逾期未能按時歸還,借款人的家人、朋友,甚至工作單位領導都會接到催收電話。催收手段從電話轟炸到恐嚇威脅,甚至出現通過短信、社交媒體散布不實信息,給借款人施加極大壓力的情況。
此外,部分山東用戶投訴,奇富科技將部分債務轉讓給青島沃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青島沃融”),該公司被指采用“短信轟炸”騷擾借款人及其家屬。一位孫女士反映,她因家庭突發重大疾病導致貸款逾期,然而催收方卻不斷向其年近七旬的公公發送短信,并要求其還款,盡管老人并非貸款的緊急聯系人。此類催收行為,已經引發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
歷史遺留的合規問題仍未解決
奇富科技在合規性方面的爭議由來已久。早在2021年,360借條APP因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被監管部門下架,并因此被投資者起訴,指控其未如實披露監管調查和合規風險,構成虛假陳述。這起事件發生在奇富科技赴港上市前夕,被外界認為是其火速更名為奇富科技、試圖淡化360集團影響的關鍵原因之一。
然而,更名并未改善奇富科技的合規狀況。2023年10月,《澎湃新聞》發布《臥底催收公司30天》調查報道,曝光360借條雇傭催收公司進行暴力催收,甚至涉及違法手段。這篇報道在市場上引發廣泛關注,但奇富科技并未對催收行為做出實質性調整,而是繼續維持激進的催收策略,導致投訴量持續飆升。
業績增長掩蓋“輕資本”模式風險
從財報數據來看,奇富科技在2024年的凈利潤大幅增長46.36%,其中一大關鍵在于公司加快推進“輕資本模式”。數據顯示,2024年,奇富科技平臺服務項下貸款撮合量為1705.89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ICE”(智能信貸引擎)撮合業務帶來的轉介服務收入達28.43億元,同比增長199.26%。這意味著,奇富科技正大規模依賴撮合業務,而非直接放貸,以規避金融監管的直接約束。
這種“技術平臺化”轉型策略在短期內確實提升了盈利能力,減少了資金風險敞口。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潛在的金融風險。首先,平臺服務模式是否真正符合監管要求仍存疑,特別是其在貸余額依然高達1370.14億元,意味著奇富科技的資金鏈仍然承受較大壓力。其次,在貸余額的同比下降(下降5.7%)也表明,奇富科技的核心信貸業務增長已經趨緩,未來盈利可持續性存在疑問。
此外,公司90天以上逾期率在2024年底降至2.09%,但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數據的下降很可能與公司加強催收力度有關,而非借款人真實還款能力的改善。一旦監管政策趨嚴,平臺將不得不削減催收力度,這可能會導致壞賬率上升,影響長期盈利能力。
周鴻祎卸任,是否為風險規避?
奇富科技的最大股東是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其家族曾擁有公司14.3%股份,并持有75%投票權。然而,2023年8月,周鴻祎突然卸任奇富科技董事會主席,僅保留12.23%股權。這一舉動引發市場猜測,外界認為這可能是為規避未來可能出現的監管和法律風險。
事實上,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環境日趨嚴格,國內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相繼受到監管約談,甚至遭遇嚴厲處罰。周鴻祎的撤退,或許預示著奇富科技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監管挑戰,特別是在催收方式、用戶隱私保護、信貸模式合規性等方面。周鴻祎的這一決定,不禁讓投資者對奇富科技的長期發展前景產生擔憂。
監管風暴或將加劇,奇富科技前景存疑
奇富科技在2024年的財報中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將在17.5億元至18.5億元,同比增長49%至58%。然而,這一樂觀展望建立在當前監管環境相對寬松的基礎上,一旦金融監管趨緊,奇富科技的業績可能面臨較大壓力。
值得關注的監管風險包括:
1. 互聯網信貸行業或迎更嚴格的監管措施。近年來,國家對網絡貸款平臺的管理不斷加強,要求更透明的貸款利率、降低過度營銷、規范催收方式等。奇富科技的業務模式是否能適應新的監管要求,仍然是未知數。
2. 用戶隱私問題可能再度引發監管調查。360借條曾因違規收集用戶信息被監管下架,隨著用戶數據保護法規的完善,奇富科技若未能徹底整改,可能面臨新的合規風險。
3. 暴力催收或將帶來法律訴訟。過去兩年,奇富科技的催收方式已引起大量投訴,一旦相關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可能對公司聲譽和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盡管奇富科技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財報,但在光鮮數據的背后,暴力催收、用戶信息泄露、監管風險等問題依舊嚴重。從過往案例來看,監管一旦收緊,這類高利潤、高風險的金融科技公司往往難以維持高速增長。奇富科技能否真正擺脫監管陰影,建立一個合規、可持續的信貸平臺,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對于投資者而言,奇富科技的增長神話可能只是短暫的,在金融行業日益趨嚴的監管環境下,奇富科技的未來充滿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