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期間的新聞,總是看得人肚子痛。
先是打工人的午餐之光黃燜雞塌房,后廚惡心到連外賣小哥都看不下去;
還有被曝出凍著一斤,解凍只剩三兩的冷凍蝦仁,嚇得讓頭部主播連夜下架道歉;
但在所有關乎“吃”的曝光中,卻有個熟悉的老面孔:中國“快餐一哥”華萊士。
就在315的前一天,湖北經視記者暗訪了華萊士武漢江盛路店,結果發現店里的后廚果然臟得“不負眾望”。
成群的蒼蠅在到處亂飛、油鍋和冰箱隨處可見蟑螂,甚至有的電器電線已經外露,糊滿厚厚的污漬。
面臨此情此景,店長卻說“(品牌方的督導)只看業績,不看衛生?!?/p>
按理說,華萊士被稱為“噴射戰士”已經好幾年了,幾乎和華萊士的品牌形象牢牢綁定。
網上曝光的華萊士衛生問題也不是一次兩次,甚至還“二進宮”過315晚會。
就拿今年暗訪拍攝的畫面來說,其惡心程度與過往的場景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就在今天,華萊士就被曝光一事發布道歉信,并且宣布永久關閉涉事門店,開除相關店員,并針對全國門店開展30天的衛生安全自檢與突擊抽查。
道歉很真摯,但想必食客也見怪不怪了,如今24歲的華萊士似乎早就和衛生問題“和解”,并且還能頂著全網傳膩了的爛梗開出了兩萬多家門店,甚至還開到了海外。
華萊士,憑啥這么理直氣壯?
饞嘴年輕人,把“噴射王者”送上神壇
縱覽整個快餐界,也很難有品牌出現和華萊士一樣的曲線:
衛生安全事件數量,和開店速度成正比。
早在2019年,華萊士就因為衛生問題登上了315晚會;而到了2020年,個別華萊士門店甚至因為違規采銷被查封。
就在去年3月,一家五口人在吃了華萊士后出現嘔吐和腹瀉;6月,華萊士又因為漢堡肉夾生被送上熱搜。
但與之相對的,是華萊士有絲分裂一般的開店速度。
2010年,年僅9歲的華萊士就已經開出了2000家門店,覆蓋20個省市;到了2018年底,門店數直接破萬。
去年6月的“生肉門”剛剛曝光,華萊士后腳就開出了第20356家店,遠超肯德基、麥當勞的總和,甚至還“入侵”了洛杉磯。
現在不像20年前,洋快餐還是個新鮮玩意,如今漢堡炸雞滿地走,但華萊士還能開遍全國,正是因為它始終堅守的“堡設”:平價洋快餐。
其實,成立之初的華萊士,也有一顆向往(當年)肯德基的高端之心。
在福州成立的華萊士首店,無論是裝修風格、菜單模式,都直接照搬自肯德基,為了更加“肯化”,華萊士還給自己修了一個兒童樂園。
但沒開幾年,華萊士老板華懷余、華懷慶哥倆就發現,10元一個的漢堡在當地并不好賣,平均下來日均營業額只有2000元,根本入不敷出。
痛定思痛的華萊士,決定走向肯德基的反面,當年就推出了“特價123”活動,也就是“可樂1元、雞腿2元、漢堡3元”,一炮而紅。
20多年過去,肯德基、麥當勞從當年的兒童最愛,一步步變為如今的社畜食堂,而華萊士卻始終堅守著“平價麥肯”的定位沒有放棄過。
麥當勞的三件套套餐30元左右,但同樣的價格,能在華萊士狂炫一份超值六件套;
肯德基推出過的炸全雞,在華萊士的菜單上直接比肯德基便宜10塊錢左右。
2022年數據顯示,肯德基人均消費為35.51元、麥當勞28.57元,但華萊士卻能低至18.92元。
不過近幾年,整個漢堡圈都在打價格戰,華萊士的低價策略也不好走。
麥當勞推出隨心配“窮鬼套餐”,肯德基祭出“瘋狂星期四”,就連門店數量遠低于二位的漢堡王也推出了“國王日”迎戰。
華萊士不甘示弱,相繼推出了“周五漢堡買一贈一”以及“4.8元吃漢堡”活動,穩穩守住自己“價格地板”的地位。
如今,漢堡圈的價格戰已經慢慢打入泥潭,肯德基、麥當勞都負擔不起,開始了偷偷漲價。
但只有華萊士,能夠數年如一日地堅守低價,甚至在一款套餐漲價之后,還要很過意不去地往里面再添一個漢堡。
既然華萊士不嫌食客窮,那食客也不會嫌華萊士臟。
就算吃完之后指定會拉肚子,也有網友會親切地稱華萊士為“我吃過最好吃的瀉藥。”
也有嘴硬黨一直在為華萊士找臺階,忍著數天拉肚子的痛苦,總結出了一份“華萊士不竄指南”。
于是乎,華萊士一邊把食客送進廁所,一邊還能網羅天下囊中羞澀的饞鬼們,正是這幫不畏懼噴射的饞鬼,在2023年在華萊士吃出88.19億元的業績。
千萬不要嘲笑饞鬼們為了炸雞甘愿當“噴射戰士”,用一位網友創作《我不是堡神》的臺詞辯護:
他只是想吃漢堡!他有什么錯!
華萊士秘訣:“只看業績,不看衛生”
在3月14日的調查視頻中,武漢這家華萊士店長說出了無數網友早就心知肚明,但異常刺耳的一句話:
只看業績,不看衛生。
好家伙,兄弟們捧你上神壇,你卻三番五次地獻祭兄弟們的腸胃。
其實,以最快速度跑馬圈地,一直都是華萊士的立身之本。
早在決心開放加盟店之際,華萊士的目標是就是“奮斗十年,百年萬店”。
如今,華萊士早就雙倍完成了當年定下的目標,能如此飛速地完成拓張,和華萊士“低門檻”的加盟模式脫不開關系。
最初,華萊士也想采用和其余連鎖品牌一樣的加盟模式:提供授權,只賺一筆費用。
結果華懷余、華懷慶認為,這樣的加盟模式品牌參與度太低,不可持續,而且有收韭菜之嫌。
于是他們就參考肯德基,獨創了屬于華萊士自己的“類加盟“模式。
所謂類加盟,就是說華萊士一直保持對加盟店的直營式管理,而一家門店內,從員工到店長甚至房東都可以參與入股,但個人持股比例不超過40%。
這樣一來,員工就從打工人升格成為投資人,門店做得越好,員工分紅就越多。
這種“眾籌式加盟”的模式降低了華萊士的開店門檻,有三五個人各出幾萬元,就能開一家華萊士。
在開店要求上,華萊士也主打“蒼蠅再小也是肉”。
華萊士發家于大學城,深知小型門店的重要性。
相較于肯、麥兩家動輒200~300平的門店,開一家華萊士的門店只需要50平起步,于是各種縣城步行街、偏遠大學城,都能出現華萊士的身影。
數據統計,在2019至2022幾年內,華萊士頂著特殊時期的Debuff瘋狂開店14710家,開店速度是肯德基的5倍。
但瘋狂開店,帶來的就是門店的監管缺失。
在2024年的生漢堡事件中,最終問題被歸咎為“工作人員炸的時間不夠”,說白了,是員工在培訓時出了問題。
而在3月14日的武漢門店暗訪中,工作人員如此回答記者:(督導人員)會因為袖套不符合規定扣分,但不會因為衛生環境差而扣分,因為表內沒寫。
在批評華萊士急功近利之前,先來看看華萊士敢這么做的底層邏輯。
對華萊士來說,日常經營根本不賺錢,賣原材料設備才是大頭。
2022年財報顯示,華萊士總營收的97.55%都是由原材料干貨、凍貨提供的,而門店越多,需要出的貨也就越多,華萊士的業績就越好。
數據顯示,在開店最迅猛的幾年內,華萊士的營收從2018年的23.26億元,飛漲至2022年的71.44億元。
狂開店就能多賺錢,衛生問題自然就成了華萊士門店可做可不做的“附加題”。
從一開始,“盈利”和“衛生”,就不在同一個天平上。
不怕翻車的華萊士,
該減減速了
華萊士的翻車并不孤單,這次還有他的“難兄難弟”:蜜雪冰城。
雪王可太難了,前腳剛在香港敲鐘上市,后腳自家門店蒼蠅亂飛、水果過期的門店就被曝光。
但網友卻一如既往地選擇原諒:3塊錢的檸檬水里都放的是真檸檬了,還要啥自行車?
其實,不管華萊士還是雪王,“窮鬼之光”總是因為便宜而自帶原諒光環,就算衛生條件差一點也不會被過分苛求。
但從品牌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持續性的衛生問題,不但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也終究會影響經營情況。
比如說,華萊士已經陷入了“低毛利陷阱”。
根據華萊士2018—2020年的財報顯示,華萊士經營的毛利率在這三年分別為5.96%、6.76%、4.70%。
要知道,麥當勞在2023年的毛利率高達56.39%;甚至整個炸雞行業的毛利率也普遍高達60%左右。
相比之下,賣著類似產品的華萊士可以說是幾乎不賺錢。
因為華萊士“先開店、再賺錢”的模式,總會把它進一步帶入“想要開店快,就得卷低價;但是越是卷低價,毛利就越薄弱”的悖論中。
萬一再碰到雞肉、面粉等原材料的價格波動,華萊士本岌岌可危的毛利率,就更雪上加霜。
想要擺脫這種毛利陷阱,華萊士有兩節課要補。
第一堂,就是品牌形象課。
好的品牌形象能提升毛利率,是快餐界亙古不變的公式。
但華萊士的營銷,似乎總是花不到刀刃上。
比如,之前華萊士花錢請肖戰和范丞丞做品牌代言人,預算肯定不少,但效果不一定好。
在315前,華萊士因為請丁真做代言人,又一次把自己玩成了網梗。
諸如“川西套餐、芝士鱈魚堡”等笑話層出不窮,有沒有帶動華萊士的銷量另說,還讓華萊士的“噴射”人設更加透徹。
比起費盡心思找流量明星,華萊士不如學學雪王。
蜜雪冰城近幾年的病毒式傳播,基本都得歸功于雪王IP的打造,先是推出動畫、創作洗腦宣傳曲,在香港敲鐘的時候都是雪王親自上陣。
其實,華萊士也有自己的吉祥物小白雞,也打造過不少聯名游戲和活動。
但從國民度和咖位來看,小白雞都比雪王低了不止一個咖位,更何況還有流量明星代言人分流,小白雞的存在感也越發稀薄。
其實,有一個好的品牌形象,就算翻車網友的調侃也會少一點,如何把小白雞打造成第二個雪王,華萊士的挑戰還很大。
搞營銷治標不治本,想要解決根本問題,就得上好第二堂課:食品安全。
同樣作為“窮鬼之光”,華萊士如果放任食品安全問題繼續發酵下去,那么它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楊銘宇黃燜雞。
不管是黃燜雞,還是炸雞,這兩家翻車的根本原因其實很簡單:沒讓食品安全問題責任化。
楊銘宇是因為加盟模式過于寬松導致店與店之間的差異過大;而華萊士則是給對門店的考核缺乏力度。
對于華萊士來說,只要門店能持續進貨、賣貨,自己就能賺錢,而衛生問題全憑門店自覺。
但缺乏利益相關的懲罰,門店就一直不會把食品安全問題提升到和經營狀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在這點上,華萊士有必要繼續向肯德基取取經。
肯德基為了加盟店統一管理,特別成立了專門針對食品安全的督導崗位,從各個方面排查衛生情況。
一旦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從店長到員工全部該罰款罰款,該停業停業,且所有損失由店長承擔。
即便如此,肯德基也無法完全杜絕食品安全問題,但當拳頭落到“利益”二字上時,食品安全問題能得到它應該有的重視。
一直靠著“窮鬼濾鏡”擋槍子的華萊士,如果放任后廚繼續臟下去,徹底塌房也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在何種經營問題面前,食品安全都是不能逾越的底線。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