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很快就要到兩個月了,短短的兩個月時間特朗普說了很多的話,也做了不少的事,他說的許多話,做的許多事,個個都是爆款。比如說購買格陵蘭,兼并加拿大,收回巴拿馬運河,再比如說把加沙建成度假勝地,強推俄烏沖突停火等等,正是因為個個都是爆款,因此引起了媒體和網絡上的巨大的關注人流,于是特朗普成了一個大“網紅”,他講的那些爆款的話,做的那些爆款的事,每一句,每一件都被大家拿起來分析來分析去。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分析這些話、這些事,往往都是就事論事,其實對于特朗普來說,他說的這些話,辦的這些事,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底層邏輯呢?換句話來說,他的內外政策,最核心的東西是什么,搞清楚這個東西,才能搞清楚他為什么要說這些話,為什么要做這些事。
那么這個核心和底層邏輯究竟是一個什么東西?其實我們看特朗普天天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讓美國重新偉大”,這句話的英文縮寫“MAGA”,已經成為一個標志性的東西,甚至繡在了特朗普的棒球帽上了,特朗普天天戴著它招搖過市。那么“讓美國重新偉大”說起來也不過就是一個口號,它的具體的內涵是什么?換句話來說,特朗普想怎么樣“讓美國重新偉大”?
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最簡單的可以歸結為一條,那就是讓制造業回歸。其實我們細細的捋一下就會發現,特朗普上任以來說的話、做的事幾乎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圍繞著這一條而展開的,要讓制造業回歸,涉及到哪些內容?
制造業三大塊:原料、工廠、市場,再簡單的話來說:礦場、工場、市場,也就是“三場”。而推動這“三場”,基本上又是三個東西:投資、技術、物流,那么我們看看特朗普做的這些事,說的這些話,是不是都在圍繞著這些來進行呢?
先看一個大熱門的動作,也就是強推俄烏沖突停火,其實我們看特朗普表面上是推動停火,實際上他心心念念的是要跟烏克蘭簽一個關鍵礦產協議,這一下子是不是就聯系到了礦場上了,推動了俄烏的停火,歐洲的形勢緊張了,那么歐洲的資本和技術是不是就會被擠壓出來,跑到美國呢?
再看格陵蘭、加拿大都是為了什么,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礦場,而另外的一塊巴拿馬運河、關稅又是為了什么,那是圍繞著市場。這樣細細的捋一下就會發現,特朗普說的話、做的事,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上都是圍繞著他的“MAGA”大業。
可能有人會說你說這些都靠譜,那么他在國內推行的那些東西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說精簡政府機構,削減一些不必要的開支等等,這些和制造業回歸有關系嗎?這個關系恐怕就不是那么直接了,更多的是一個間接的聯系。要想推動“MAGA”大業,在國內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不能有人擋道,這個事不是一天兩天能落成的,而且其中的磕磕絆絆不會少,如果有國內的政治勢力在其中成為障礙,那實現這個“MAGA”大業就難上加難了。
誰是最大的障礙?往小里說是民主黨,往大里說是所謂美國政壇的建制派,和特朗普口中的“深層政府”。那么怎么樣鏟除,至少是限制這些政治勢力?那就是要把他們伸在美國社會當中的“腿”,一個一個的割斷,把他們掌控的輿論工具要么拿過來,要么封殺,把他們長期以來在美國政壇上布局、布勢的那些人一個一個的趕出去。
這些東西真要一個一個做太費勁,最好還是批量、批發來做,所以說現在看到特朗普在美國轟轟烈烈的在搞精簡、提效,根源是什么?是把民主黨,把建制派的那些人從上到下一個個都清出去,這個清甚至不僅僅是那些管事、掌權的,要從土壤的角度去清除。
這么一講,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特朗普的許多舉動了,比如說關停“美國之音”,關鍵的問題不是為了省那一年10億美元的資金,也不是說美國未來不要所謂的對外宣傳和輿論斗爭了,關鍵的東西,這些部門、機構長期以來都是民主黨都是建制派控制的,把這些部門和機構關門解散,就意味著民主黨和建制派以往在美國國內政壇的布局給清除了。
講到這是不是大家就可以理解了,搞清楚這個基本的行為邏輯,看特朗普的許多做法也就可以看清楚了。如果現在我講這些你還不信,不妨等著慢慢看,接下來這個事或許會越看越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