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生/文 我和程瑞鑫曾同在浙江日報社大院里工作多年,但真正開始交往始于北京。當時我任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社長,因工作原因,與時任《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及其團隊多有聯系,包括瑞鑫。
我調中國攝影家協會工作之后,瑞鑫多次來協會看我,并一起畫畫。瑞鑫本是攝影記者出身,他的從業經歷十分豐富,曾任江西省報駐滬記者多年。攝影和繪畫同屬造型藝術,以定格美好瞬間為追求。瑞鑫由攝影入畫,由新聞入畫,工作之余,研習油畫、水彩、中國人物畫和山水畫,觸類旁通。瑞鑫是真正的 “多面手”。就國畫而言,人物、山水、花鳥,程瑞鑫信手拈來,世間萬物皆可入畫,與朋友相聚,談笑間,一幅人物速寫便已在瑞鑫手頭完成。
一個人的工作假如與他的興趣愛好一致,那無疑是幸福的。從《美術報》到《中國美術報》,由南往北的旅程,程瑞鑫堅定不移地堅守自己的 “藝術圣地”,他主動接受報社領導交辦的任務,辦中國畫高研班,策劃組織美術采風活動,樂此不疲。他策劃的系列名家工作室高研班涵蓋油畫、國畫、素描和書法等多個領域。在工作過程中,瑞鑫與一大批書畫名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自己的繪畫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瑞鑫的花鳥作品不僅僅是對自然生物的描繪,更蘊含著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生命的感悟。他通過筆墨,賦予花鳥以情感和靈魂,讓觀者在欣賞畫作時,能夠產生共鳴,感受畫家內心深處的寧靜與喜悅。這些作品,每一筆每一劃都包含著他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他摒棄了傳統花鳥構圖中過于對稱、規整的模式,以一種看似隨意卻又充滿巧思的方式安排花鳥的位置。比如他畫的一幅《春枝雀語》,幾只麻雀在彎曲的樹枝上或立或棲,樹枝的走勢蜿蜒曲折,打破常規,卻又將畫面的重心穩穩掌控,麻雀靈動的姿態與鮮嫩的枝葉相互映襯,充滿生機與活力,整幅畫清新自然,毫無雕琢之感。
其作品《香溢滿堂》構圖上打破了傳統的程式,荷花與荷葉相互映襯,錯落有致,強調了花形的大小姿態和色彩的變化,花的亮色在深色背景和荷葉的映襯下,呈現高低起伏的韻律,從視覺的感觀上身臨其境之感,香氣撲鼻。瑞鑫在版納寫生的作品《竹影清風》畫面取縱橫之勢,竹桿粗細的組合,或開或合,枝葉看似隨意揮灑,在有法與無法間游走,注重的卻是整體的感受,猶如清風拂過竹林,令人神清氣爽。
瑞鑫畫畫,非常接地氣。在他的眼里,雅俗共賞是中國畫創作的應有之義。逢年過節,他都會創作一批應景的賀畫,分送諸親友。如中秋節時,他以《舉杯邀明月》為題,刻畫了詩仙李白高舉酒杯,在桂花樹旁邀 “明月” 共飲的生動情景。畫中李白的神態瀟灑不羈,衣袂飄飄,桂花的筆觸細膩,香氣似乎要溢出紙面,明月的暈染恰到好處,營造出一種浪漫而又充滿詩意的氛圍,讓人沉醉其中。
程瑞鑫的山水畫師法自然,他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筆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渾壯闊,又有南方山水的靈秀婉約。在描繪黃山時,他用蒼勁有力的筆觸勾勒出山巒的輪廓,以濃淡相宜的墨色表現出云霧的縹緲,讓觀者仿佛置身于黃山的奇峰云海之間,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描繪江南水鄉時,他又以細膩柔和的線條描繪出潺潺的流水、古樸的石橋和錯落有致的民居,展現出江南水鄉的溫婉柔情。
今年春節,我應邀到杭州程瑞鑫家作客,并手書“雪瑞梅香頌程門,蘭飛竹舞氣祥和”以贈。程瑞鑫的岳母夸他是個好女婿。他的妻子理解他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主動承擔起家庭瑣事及陪伴、教育女兒的重任,讓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創作中。每當他完成一幅作品,愛人和女兒總是他的第一觀眾,給予他最真誠的贊美和建議,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女兒也以他為驕傲,在他的熏陶下,對繪畫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庭成為了他藝術創作的堅強后盾。
因為記者出身的緣故,瑞鑫特別重視也特別擅長寫生,通過現場繪畫或攝影將真實場景記錄下來,捕捉并表現客觀存在的美感和細節,深入了解對象的形態特征和內在情感。到北京工作后,他速寫本和畫筆不離身,常常利用坐地鐵的機會在旅途中寫生創作。每一班地鐵都是社會生活的動態展示空間。他的筆下有戴著耳機低頭玩手機的上班族,有外地來京的農民工,有專注看書的年輕學子、有抱孩子的婦女…… 他用速寫記錄下城市中最真實的煙火氣,讓這個特殊公共空間里的人物故事成為這個時代永恒的記憶。他用這種分秒必爭的創作方式來對抗時間的虛無,賦予單調的旅程以豐富的藝術體驗。
2024 年,程瑞鑫舍近求遠,在北京宋莊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書畫工作室,很多時候,因為潛心作畫畫得晚了,就住在工作室。第二天從宋莊從地鐵到單位上班。宋莊距中國國家畫院距離 50 多公里,每天的地鐵通勤成為了常態,在地鐵 6 號線東夏園與花園橋站區間往返,單趟一個小時左右。程瑞鑫利用手機軟件畫速寫,用最簡便的方式,隨時記錄所見所聞。地鐵里每天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取之不盡,師法生活,讓他體會到觸摸藝術本質的樂趣。
程瑞鑫熱衷于寫生,使我想起同樣喜歡寫生的方增先先生。在生活條件上,方增先的要求很低,吃飽穿暖足矣。在上海美術館館長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任上時,按規定他完全可以使用單位的公車,但很多時候出門開會辦事,他總喜歡擠公交車。作為一位人物畫家,在公交車上可以觀察到形形色色的人,將人們的神態舉止默記于心,回家后以速寫的方式 “默寫” 出來,是方老師的樂事之一。程瑞鑫同樣在生活中處處留意,不放過任何一個捕捉靈感的機會,這種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溫度。
踐行“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做丹青追夢的苦行僧,程瑞鑫一直在路上。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環球網國際傳播顧問、浙江文藝發展智庫專家。)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布者【吳重生】所有。本App為發布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