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退到臺灣以后,1968年仍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要反攻大陸。
最初蔣介石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希望用美國的金錢、武器反攻大陸,可是經過幾年的交涉,蔣介石認為,靠美國人反攻大陸沒有希望。
60年代中蘇關系破裂,從最初打嘴仗到后來小規模邊境沖突,兩國關系越來越僵。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人主動找到蔣介石集團。
蘇聯曾派記者路易斯到臺灣跟蔣經國進行會談,路易斯公開的身份是英國《倫敦晚報》的記者,當過赫魯雪夫的翻譯。談的內容是臺灣國民黨和蘇聯方面合作,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蘇聯方面表示:只要蔣介石反攻大陸,要錢蘇聯人可以出,要武器請你開清單,要什么給什么,要想利用蘇聯和中國邊界的基地,蘇聯也可以提供。
1969年,蔣介石在日記里寫過兩段話:蘇聯想幫我反攻大陸,我要當心?。‘斈陞侨鸷秃槌挟犓麄冏哌^的道路,前車之鑒,我要記住(1969年7月)。
蔣介石還在日記里寫了這么一段話:絕對不能夠也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反攻大陸,因蘇聯人完全有可能借這個機會侵占中國華北。
如果這是蔣介石說的真心話,可以看出他絕對是民族主義者,事實上蔣介石是民族主義者也不是秘密。
19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中國、美國和蘇聯三者之間撲朔迷離、錯綜復雜的局勢中,臺灣和蘇聯這對看來不可能往來的宿敵,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卻有過多次驚世駭俗的秘密接觸。
據報道,從1965年到1975年,前往臺灣的蘇聯“秘使”至少有六人,有的多次到臺灣。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路易斯,他曾三次去臺灣,密晤包括蔣經國在內的臺灣高層人士。同時臺灣也應邀或主動派出“特使”在維也納等地與蘇聯“特使”接觸。
路易斯第一次到臺灣是在1968年10月。此時的中蘇關系已近水火之勢。利用臺灣問題大做文章,這是自60年代初中蘇交惡以來蘇聯方面與中國斗爭的重要手法。
10月2日中午路易斯乘華航班機抵臺北到31日離臺,路易斯始終受到臺灣當局週到妥善的接待安排。此間,路易斯與臺灣當局高層官員舉行了多次“政治會晤”,包括新聞局長魏景蒙、新聞局聯絡室副主任羅啟、經濟部長陶聲洋、情報局長葉翔之和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
10月22日,新聞局長魏景蒙與路易斯首次晤談中,路易斯首先講了他來臺的目的:希望知道臺灣“對另一邊的情況有何看法”、以及臺灣“對與莫斯科的關系有何建議”,并“探明是否可能與蘇聯重修舊好,如果可以,如何修好?”
路易斯還問:“兩個中國”能否使臺灣高興?
魏景蒙說:“不行,因為中國人不希望國家長久分裂。”魏景蒙還表達了所謂“解放同胞”的決心,并告訴路易斯“我們在中共內部有自己人”。
10月25日,路易斯又與新聞局長魏景蒙、情報局長葉翔之進行了會談。
會談中,路易斯提出以下問題:
1、我們能開展大使級之類的接觸嗎?
2、你們反攻大陸后,能容忍莫斯科的共產黨員以政黨身份存在嗎?
3、如果你們反攻大陸,蘇聯保持中立有所幫助嗎?
4、蘇聯不會喜歡具有敵意的國民黨作鄰居
5、希望知道臺灣以后愿意以哪個大使館與莫斯科接觸。
6、離開臺灣后,應與誰再談接下來的事情?
7、莫斯科愿與臺灣交換純屬中蘇問題的情報。
情報局長葉翔之答覆要點如下:
1、如果俄國保持中立,我們會很高興。
2、能像以前那樣與蘇聯合作。
3、我們能容忍共產黨,條件是他們不能有軍隊。
4、我們希望蘇聯真心展開工作。
5、我們在中共軍隊、黨內及其他地方都有自己人。
6、我們也保持黨的中立。
7、如果蘇聯保持中立最好,即使沒有美國幫助我們也能打回去。
8、在展開大使級接觸后,我們可以考慮運送文物等到莫斯科展出。
9、如果蘇聯承認國民政府,這點可以考慮,但我們雙方必須對諸如目的等重要事宜要有更充分的了解。
路易斯訪臺最重要的活動是同蔣經國的會談。
在會談中,路易斯首先談他見蔣經國的主題是:
希望與臺灣建立直接聯系,并把聯系位階提高到大使級的層次。建議臺北和莫斯科互設新聞處。希望臺灣在短期內對大陸采取行動,蘇聯會在這件事上保持中立態度,不會幫中共。
蔣經國強調莫斯科應該支援國民黨(跟情報局長葉翔之答復的不一樣?。?。蔣經國還有疑問,如果反攻成功后,為什么蘇聯非要建立一個親蘇的共產黨,而不是直接與國民黨合作呢?
路易斯表示:“莫斯科愿意與親蘇的共產黨來和你們共事,那個黨也會和國民黨合作?!币簿褪钦f,蘇聯還是希望中國有共產黨,只是要親蘇才行。
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共識:
1、新聞局長魏景蒙會安排建立聯絡系統的計劃。
2、希望莫斯科任命一名在日本的聯絡人,方便以后與臺灣方面的人聯絡。
3、 希望莫斯科稍后還會派人前來臺北。
4、雙方約定,“收到維克托的問候”為識別身份的用語。
路易斯第一次臺灣之行結束返回莫斯科后,由于蘇共內部許多人反對,所以聯臺之事一再擱置。
1969年3月中蘇珍寶島戰爭之后,蘇聯重新考慮聯臺,加緊拉攏臺灣。在3月蘇共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分別代表“元老派”和“少壯派”的貝里舍、謝里賓公開鼓吹與臺灣合作。
1969年5月初路易斯再資助肩負溝通臺灣高層的使命,幾次從羅馬打電話給臺灣新聞局長魏景蒙,要求雙方在上次會談的基礎上進一步商討合作事宜。路易斯提出從臺灣駐羅馬“大使館”取得簽證,再次赴臺北,顯得很急迫。
臺灣當局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慮,最后雙方商定臺灣派魏景蒙為“特使”去維也納會晤路易斯。
1969年5月14日,魏景蒙按經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羅馬、波昂之后抵維也納。從14日晚到16日晨,兩人先后會晤交談5次,會談內容概括起來有以下要點:
1、路易斯就上次臺北會晤時臺灣要求說明一旦國共發生戰爭蘇聯的態度問題作了正式答覆,并向臺灣保證:“不論由臺灣或任何中國之一部發生任何形式之爭執,蘇聯認為是純為中國之內政,與蘇聯無關,如形成內戰時,蘇聯決不支援大陸”。
2、情報交換和軍事合作問題。魏景蒙說:“如一旦大陸發生大變,或反攻大陸之時,蘇聯如何支援我們須事先有所計劃。如關于利用蘇聯基地、我方需要軍火接濟之各點、武器種類、情報交換等等?!迸芤姿贡硎荆号_方所需軍火盡可提出并開列名單及交貨地點,并聲稱 “將來如臺動手時,蘇聯可以制造邊疆之事件以策應臺方?!?br/>
1969年秋,中蘇關系緊張到了可能爆發核戰爭的程度,8月28日蘇聯發出“欲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的狂妄叫囂。
但當蘇聯就此暗中征詢美國的意見時,遭到了美國的堅決反對,美國稱:如果蘇聯那樣做,“美國將對蘇聯采取同樣的行動”。
美國當政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為一個強大的中國符合美國與蘇聯全球爭霸的國家利益。
1969年9月14日,路易斯致電臺灣新聞局長魏景蒙,要求會面,并提出見面的地點安排在羅馬,魏景蒙回電建議把時間定在10月2日或7日。
9月20日,蔣介石在榮民總醫院接見魏景蒙,蔣經國在座。
老蔣對魏景蒙作出以下綱領性指示:
1、在目前情形之下,中(臺)蘇雙方已經到了應作進一步增進雙邊友好關系。
2、毛擁有原子武器,雙方皆受其嚴重的威脅,雙方應共商如何使其徹底消滅之方法。
3、臺方??哲姷牧α窟€不夠,故需要蘇聯供應適當海空軍之攻擊武器(類如米格23、遠端轟炸機、飛彈潛水艇等)。
4、為了給毛造成極不利之形勢,以及變更今后世界的局勢,臺方可以考慮正式承認外蒙古并建立外交關系。
但是當臺灣新聞局長魏景蒙到達羅馬后,路易斯卻失約了。他后來解釋說:當時中蘇將要在北京進行邊界談判,莫斯科的鴿派認為如果晤面,會破壞北京會談,將是很困窘的事,所以與臺方的會面就臨時取消了。
1970年10月30日至31日,臺蘇雙方在經過多次函電往復之后,魏景蒙和路易斯在維也納再度相會。
此間兩人集中會談兩次共8個小時,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兩大主題:
1、要求臺灣為蘇內部“鷹派”勢力提供證據情報,說明毛及其以后的中共都不可能與蘇和好,以配合 “鷹派”對華采取強硬立場。
2、進一步探討雙方軍事合作的途徑,推動臺灣加快反攻大陸的步伐。
關于第一個問題,路易斯說:“在臺北時,蔣經國曾告訴我,毛死后莫斯科和北京的關系可能更加惡化。我在多個場合轉達了此一觀點,效果甚佳。但如今鴿派認為,柯西金已與周恩來晤面,并建立了會談管道,且雙方并無戰事,情況已經很好了?!?/p>
路易斯挑明說:“如果臺灣可以提供情況,證明毛在積極準備發動更大的對抗莫斯科的行為,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p>
出乎意料的是,1969年9月11日,周恩來總理與柯西金北京機場緊急會面,將戰爭邊緣的形勢拉了回來。
關于第二個問題,兩人花了大部分時間討論。魏景蒙問:“蘇聯愿意做到什么程度,以及能做到什么程度?”
路易斯說:“上次在維也納,蘇聯已經很確定的承諾,如果國共交戰,蘇聯不會幫中共。這一次,更進一步地說,蘇聯愿和臺方合作來消滅……”
當魏景蒙談及以前曾涉及的共同開發西北東北的話題時,路易斯對此不感興趣,認為這些事不應在現階段列入談判,因為還太遙遠,他有興趣的是應如何在政治上及軍事上與臺灣合作,以消滅……
在這次會談中,當路易斯要求魏景蒙提出由莫斯科合作支援臺灣反攻大陸的具體計劃時,魏景蒙經過一夜思考,謹慎地表示“這一點臺灣很難準備,需要召開高層幕僚會議?!辈⒄f“做這種計劃,非我智慧所及。”
而路易斯卻提出了具體方案,他進一步建議,“臺灣可說出需要哪些裝備,要多少,以及需要何種政治支援。若有必要可分階段。比如,臺灣展開登陸前,蘇聯先以飛彈摧毀臺海對岸的海防武器。又比如,臺灣可以要求蘇聯提供轟炸機,讓臺飛行員使用伯利亞或其他地方的空軍基地等等?!?/p>
路易斯又說:“老美不會幫你們反攻大陸,只想要臺灣和毛保持和平,而蘇聯則會幫臺灣光復大陸?!?/p>
對于這次會談,蔣氏父子在聽了魏景蒙的匯報之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但在最后,由于當時美蘇嚴重對峙,出于方方面面的考慮,無論是蔣介石還是蔣經國,都不敢投到蘇聯的懷抱中。
針對臺灣和美國以及蘇聯的關系,蔣介石曾在日記中表示:“美國想要聯毛以制俄,俄想聯我而除毛,都是以國民黨為芻狗。”
各方都是抱著利用對方的心態以達成自己的目的,這種缺少信任的合作也注定了蔣介石反攻大陸計劃的破滅。
蔣介石想要聯合蘇聯反攻大陸的態度是肯定的,但同時蔣介石還對蘇聯懷有戒心,既擔心蘇聯另扶持一個中共影響國民黨的權力,又擔心蘇聯趁機侵犯中國主權。
這也導致蔣介石和蘇聯的合作并沒有升級到更高級別的會晤,再加上新中國不斷提高在國際上的地位,扭轉和蘇聯、美國的關系,讓臺灣在外交上逐漸處于孤立狀態。
由此,蔣介石不管是想聯美反攻大陸還是聯蘇反攻大陸,他的計劃終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幻想。
加主編微信TZBB668,備注進群,可進大觀粉絲群(本群為邀請制,謝絕空降)
注:除本平臺聲明的原創外,其它內容源于網絡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讀者多種文化視角的探討與解讀,并不代表“新大觀”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