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對于國際局勢的看法,出現很多奇怪的論調,那就是特朗普想要停止俄烏沖突,甚至有聯俄抗華的苗頭,那么當初的拜登政府為何還要挑起俄烏沖突呢?顯然,挑起俄烏沖突主要目的是削弱俄羅斯,甚至是肢解俄羅斯。
很顯然,之前的俄羅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世界,甚至好幾次試圖申請加入北約,結果都被拒絕。那么,既然俄羅斯愿意加入,為何美西方世界卻是如此抗拒和忌憚呢?可以說,網絡上對于中美俄三角關系的論述,眾說紛紜,令人眼花繚亂。
實際上國際上的風云變化,只有一條準則那就是維護誰的利益,誰收益最大,就可以看出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美國挑起俄烏沖突,誰獲益最大?俄羅斯消耗巨大的國力,歐盟經濟遭受嚴重損失,美國則是風險最低,獲利最大。由此可見,挑起俄烏沖突,最大的獲益方是美國,這是毋庸置疑的。
現如今,特朗普政府推動俄烏和談,核心因素是什么?還是只有利益。因為,美國削弱俄羅斯,收割歐洲的目的已經達到。既然接下來無利可圖,那么必然尋找下一場“豪宴”。這就是帝國主義霸權的本性使然,通過掠奪別人維系自己的霸權主義體系。
接下來針對的是東方大國嗎?這一點毋庸置疑。顯然,以我們的軍事實力,對手不會明搶,畢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會動搖霸權根基,風險很大。以競爭的名義搞“暗偷”才是美國的首選,故而發(fā)動貿易戰(zhàn),收購港口,鼓動盟友沖鋒,挑起臺海、南海等地區(qū)的緊張局勢,讓制造業(yè)回流美國等,這或許就是其典型的表現特征。
于是,我們就會發(fā)現日、韓和菲律賓等眾多亞洲盟友,都不想成為亞洲版的烏克蘭,要么是擺爛,要么是動亂,總之就是國內亂糟糟的無暇他顧,讓美國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代理人和抓手,雙方盡管局勢會很緊張,但是也不會出現什么重大變數。這其實就是比拼內力的時間段,也可以說是戰(zhàn)略相持階段。
最后如何評判中美競爭最后誰能勝出?一般而言,兩個高手過招,肯定是比拼內力僵持一段時間,到后來有一方堅持不住了,就會鋌而走險,基本上都是先出手的,勝算不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