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用集束炸彈公約》于2010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該公約在2008年12月獲得通過,迄今已擁有107個締約國。公約一經生效,締約國將被禁止制造和使用大多數種類的集束炸彈,而且必須在8年內銷毀所持有的集束炸彈。《集束彈藥公約》有超過120國簽署,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均未簽署該公約。一向奉行“以和為貴”的我們,這一次卻選擇拒絕。集束炸彈,又稱子母炸彈,是將幾十到幾百顆小型炸彈裝在一起,同時投擲或先后投擲的炸彈,對目標造成多種毀傷效果。
集束炸彈(資料圖)
在全球高速發展當下,世界各國為鞏固自己國際地位,同時也為了保護領土安全,都在不斷加大軍事建設力度。他們都在尋找一種武器,它能夠替代核武器,在戰場上對敵人造成重創。而這個“它”,便是別名“字母炸彈”的集束炸彈。集束炸彈構成和玉米有些相同,從外觀看是一個體積龐大普通炸彈,內部則隱藏著不計其數小型炸彈。集束炸彈的應用范圍多用于地面打擊,對敵方的目標建筑物實行摧毀。別看它的橘色的外觀鮮艷動人,其實殺傷力絲毫不亞于核武器,連裝甲坦克都不是它的對手。
當集束炸彈在空中散開后,小型炸彈密集地墜落下來,如同致命的雨點,瞬間將一片龐大區域覆蓋,讓任何人都難以逃脫。裝甲集群在這場暴雨的襲擊下,也會瞬間變成廢鐵,再也無法起來。然而,集束炸彈的殺傷不僅局限于敵軍裝甲單位,往往也會波及到無辜的平民。由于它的精確制導性較差,常常會誤傷附近的居民和無辜的路人。這種情況在人口稠密地區尤為常見,對于居住在戰亂中的平民來說,集束炸彈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噩夢。
集束炸彈(資料圖)
以美國BLU-108/B子彈藥為例,其一次性覆蓋面積就能達到5萬平方米以上。自1965年起,集束炸彈便頻繁出現在戰場上,據統計,已有約4億多枚集束炸彈被用于實戰。這些炸彈的投放不僅造成了大量的無辜傷亡,還留下了無數的“啞彈”,給當地民眾帶來了長期的威脅。因此,國際對于集束炸彈的銷毀、禁用呼聲日益高漲。在越南沖突期間,美國曾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大量使用集束炸彈。在海灣沖突和科索沃沖突中,美北約也曾對當地大量投擲該炸彈。
2008年的《集束彈藥公約》簽署國中,美俄兩大軍事強國卻始終未加入。美國保有全球最大的集束炸彈庫存,僅科威特沖突期間便投擲超2.7萬枚;俄羅斯在敘利亞沖突中多次使用該武器。然而,國際輿論壓力卻集中指向中國,其根源在于地緣政治博弈的失衡。一方面,中國作為新興軍事大國,武器現代化進程引發西方警惕;另一方面,美俄憑借軍事霸權長期規避國際軍控義務,而部分國家試圖通過施壓中國轉移矛盾。
集束炸彈(資料圖)
別說美俄了,就連英國、法國、以色列、印度、日本等國也都沒簽,但這107國可沒要求他們,卻要求中國來簽,還希望我們起到帶頭作用。面對這種局面,中國給出了明確的回應:“即便美俄都簽字,我們也不簽。”這簡短的12個字充分展現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堅定立場。我們持有集束炸彈的目的并非為了侵略他國,而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增加威懾力。對于殺手武器,你可以不用,但必須要用,別人才畏懼。
在《集束彈藥公約》中,還有許多對美國有利的隱含款項。美國和親美國家能夠肆無忌憚地繼續使用集束炸彈,而保持中立或是無力生產新型集束炸彈的國家,就要履行條約將集束炸彈盡數銷毀。盡管《集束彈藥條約》名義上是維護了世界和平,但實質上卻對美國沒有任何約束力,對中國來說,這顯然不公平更不合理。正因如此,中國面對107個國家的逼迫,態度才會如此強硬。就如同領導人所說:“有些武器或許我們永遠都用不上,但是擁有這個武器,我們才能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