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正式發布的《電動自行車智能無線充電設備技術要求》(T/CIET 949-2024)團體標準進入實施階段。作為該標準第一起草單位,中惠創智(深圳)無線供電技術有限公司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與行業影響力聯合臺鈴科技、立馬車業、武漢大學等知名企業與科研機構,共同推動了這一領域技術規范的制定與落地。
填補行業空白,定義無線充電技術新標桿
隨著電動自行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充電安全、效率和便捷性成為用戶痛點。此次發布的團體標準首次系統定義了以下核心技術要求:
- 技術要求:覆蓋原邊/副邊設備協同、高低溫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等核心維度
- 試驗方法:包含極端環境測試與通信協議驗證
- 安全規范:明確過流保護、短路保護等安全指標
- 通信協議:建立設備間的智能交互標準
- 技術硬實力:中惠創智的研發擔當
- 關鍵技術創新
- 環境適應性
設備需通過-20℃至+50℃極端溫濕度測試(引用GB/T 2423系列),中惠創智自主研發的功率調節算法實現低溫環境充電效率提升15%以上。 - 安全防護
符合過流保護、短路保護、待機保護等標準要求,安全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 - 電壓兼容性
無線充電模塊適配90%以上(36-92V)主流電動自行車品牌。 - 從標準到場景:賦能行業智能化升級
- 核心應用場景
場景解決方案亮點核心價值社區磁吸式充電樁結構,無感充電+消防安全降低社區充電安全隱患公共設施無裸露觸點設計,支持戶外環境部署滿足政府充電設施規范化要求共享出行無人值守化運營,智能功率分配系統運維成本降低40%
目前已在深圳、南京等20個城市部署試點項目,累計安全充電超50萬次。
行業聲音:標準背后的協同創新
中惠創智CTO表示:
"我們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可復用的行業規范,目標是讓無線充電成為電動自行車的'基礎設施'。通過標準牽引,預計2025年無線充電產品市場滲透率將突破20%。"
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指出補充:
"此次標準制定首次實現了充電設備與整車的協議互通,為行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底層技術框架。"
未來展望:從中國標準到全球市場
隨著T/CIET 949-2024的實施,中惠創智正加速布局市場。其無線充電模組已通過多項測試檢測。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再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推動無線充電技術向更高功率、更低損耗方向演進,助力"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出行革命。
從技術突破到標準引領,中惠創智始終站在無線充電創新的前沿。此次牽頭制定行業標準,不僅彰顯了企業的技術領導力,更為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無線動能"。未來,中惠創智將繼續以標準為紐帶,推動全球出行生態的智能化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