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因為女兒“開盒”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說實話,這事兒一出來,我的第一反應是:又是一起飯圈鬧劇?
可仔細一琢磨,這事兒可沒那么簡單。
先說說這事兒的來龍去脈吧。
謝廣軍的女兒,一個13歲的未成年人,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和人爭執,情緒失控,把別人隱私信息給公開了,也就是所謂的“開盒”。這事兒被曝光后,謝廣軍在朋友圈發了道歉聲明,說自己沒盡到監護責任,深感愧疚,希望網友別再擴散了,給孩子點改正的空間。
可這道歉一出,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議。
為啥呢?
因為很多人覺得這道歉太沒誠意了。
首先,他作為百度副總裁,女兒卻能輕易獲取別人隱私,這讓人不禁懷疑,百度的數據安全是不是出了問題?難道他女兒能利用父親的職權,從百度內部拿到這些信息?但百度安全負責人陳洋回應說,經過調查,數據并非從百度泄露,百度內部也采取了嚴格的權限管理措施。
那這些隱私信息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有知情人士推測,可能是通過非法的“社工庫”獲取的。這些“社工庫”是非法數據庫,里面存著大量泄露的個人信息。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些信息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甚至可以明碼標價出售。這說明,現在網絡上個人信息的泄露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這事鬧得很大,謝廣軍都已經上電視了
在昨天的東方衛視上,新聞頻道義正言辭地報道了《道歉擺不平“開盒”行為,新式網暴如何鏟除?》,而且明確點名了家長謝廣軍,表示他的這個道歉“太沒誠意”,如此嚴重的泄密行為,居然只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聲明,這一看就不是真的想解決問題,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或者在日后被追責的時候拋出朋友圈記錄大義凜然道——你們看!我已經道歉了你們還想要我怎么樣嘛!
再說說這“開盒”行為本身。
它本質上就是一種網絡暴力,通過公開他人隱私來達到攻擊、羞辱他人的目的。
在飯圈里,這種行為已經成了“慣例”,很多粉絲為了維護自己的偶像,不惜對他人進行“開盒”。這不僅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還可能給受害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傷害和生活困擾。
從法律層面來看,“開盒”行為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侮辱罪、誹謗罪等多種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網絡用戶侵犯他人合法權益,需要承擔侵權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責任。
更讓人擔憂的是,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暴力的問題。
謝廣軍的女兒才13歲,卻已經多次參與“開盒”行為。這說明,未成年人在網絡環境中缺乏足夠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約束。雖然法律對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一定的保護措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逃避責任。監護人需要承擔起教育和引導的責任,而社會也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的監管和引導。
毫無疑問,這起事件也充分暴露了網絡暴力治理的難題。
盡管法律對網絡暴力行為有明確的懲罰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跨地域性,很多施暴者難以被追究責任。而且,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權,這使得很多人在最終權衡之下,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
這樣反而助長了那些網暴者的囂張氣焰。
總的來說
謝廣軍女兒的“開盒”事件不僅是一起個案,更是網絡暴力和未成年人網絡行為問題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網絡暴力的危害。只有通過法律、教育、技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為每個人創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