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滯通腑法是指通過通利大便、消除痰食積滯,從而條暢腸腑氣機的一種治法,主要為腸腑積滯病機而設,癥見脘腹脹滿疼痛,大便秘結或里急后重,或食積證及赤白痢疾。誠如張從正所云:“陳莝去而腸胃潔,癥瘕盡而榮衛昌”,“病在下者,皆可下而去之”。除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四磨湯、五磨飲子等以外,尚有以下古方值得一提。
(1)《萬病回春》神仙一塊氣:青皮、陳皮、三棱、莪術、香附、神曲、麥芽、白丑(頭末)、檳榔、蘿卜子、郁金、黃連、枳實、皂角、百草霜。功效理氣除滿;主治諸氣食積及噎膈痞滿,胸脅刺痛、癥瘕、疝氣并皆治之。
(2)《普濟方》香檳散(略)
(3)《全生指迷方》指迷七氣湯(略)
(4)《回生集》消痞神丸(略)
(5)《增補萬病回春》沉香化滯丸(略)
(6)《龔廷賢醫學全書》破郁丹(略)
(7)《古今醫鑒》沉香丸(略)
(8)《濟陽綱目》千金不換內消丸(略)
(9)《御藥院方》木香分氣丸(略)
以上這類方劑可廣泛用于治療消化不良、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腸功能紊亂、習慣性便秘、抗生素相關性腸炎、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器質性及功能性疾病腸病。也可用于危重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等腸道功能的糾正。
大多具有解除胃腸道痙攣、抑菌抗炎或調整腸道菌群、減輕全身炎癥反應、保護胃腸道黏膜屏障、免疫調節、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抑制應激反應損害、抗潰瘍以及鎮定、鎮痛等中樞抑制作用。
現代醫學在許多全身性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研究中,正在逐漸認識到導滯通腑法除導滯通腑的局部性作用以外,尚具有更為廣泛的全身性的作用。
臨床上常遇有一類腹脹患者,長年累月痞滿不解,腸腑積滯不甚明顯,也無明顯七情相干之郁證存在,治療比較棘手,不易取得療效。對于此類患者,筆者對運用“神仙一塊氣”方治療情有獨鐘。
張女,46歲,為外地患者。2001年7月22日初診。
訴脘腹痞滿4年余,食后尤甚,矢氣后無明減輕,苦不堪言,納谷不馨,無泛酸嘈雜、惡心嘔吐,大便2~3日一行。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在當地多處醫院求治,長期服用“嗎丁啉(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腸動力藥,非但均未獲效,且漸有加重趨勢。見形體健壯,聲高有力,舌淡紅,邊有齒痕,苔薄黃膩,脈弦滑。
投理氣化濕之品試治4劑。
二診:訴腹脹毫無減輕。
遂以神仙一塊氣處方:青陳皮各15g,三棱12g,莪術12g,香附12g,神曲15g,麥芽15g,檳榔15g,萊菔子10g,枳實9g,皂角5g,郁金12g,黃連3g,牽牛子3g,沉香3g,半夏9g,砂仁3g(后下),蘇子9g,水煎分兩次口服,4劑。
三診:訴腹脹減半,大便一日一行、仍干結難解,矢氣頻多,無腹痛。再追窮寇,上方枳實增至12g,檳榔增至30g,牽牛子增至12g,并加火麻仁30g,木香18g,再予4劑。
四診:欣然告知腹脹消失,大便一日二行,質偏爛,余無不適。后以健脾行氣等之品善后,半月后高興地離滬返鄉了。
對本例頑固性腹脹患者用了《萬病回春》“神仙一塊氣”及《幼科指掌》中“神仙一塊痛”之方義,可主治五積六聚,食滯水滯,氣悶不通,心胸脹滿,胃脘痛之癥。此方對于無名腹脹痞滿有一定療效。筆者相信在神仙一塊氣方中,百草霜是一味重要的藥。可惜的是,不要說在城市里,現如今在農村也難找到這味藥了。筆者有時適當選用一些炭類藥以作為此藥之彌補。
本文摘自 《玉一齋臨證推求》 ,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蔣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