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大家可能發現路上綠牌車越來越多。特別是國內,幾乎每兩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這種變化比歐洲美國快得多,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只是今年出現的三個主要變化之一,會決定我們買車的成敗。
先說智能駕駛。以前總覺得自動駕駛是科幻片里的東西,要么就是幾十萬豪車才有的配置。今年開始不一樣了,就像手機從按鍵變觸摸屏那樣,突然就普及了。比亞迪已經把自動跟車、自動泊車這些功能裝到了很便宜的小車上,連七八萬的車都能用。
比亞迪今年新出的車型絕大部分都帶激光雷達和攝像頭,高速上能自己變道超車。停車場里找車位也簡單了,手機點一下就能讓車自己停進去。不過要注意,有些便宜車雖然宣傳有智駕,實際用起來反應慢半拍,買車前最好試駕體驗。
然后是增程式電動車。這種車前幾年還被罵是“脫褲子放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理想、問界這些牌子賣得特別火,關鍵是解決了電動車的兩大痛點——續航短和充電難。新款增程車加滿油能跑一千多公里,平時上班用純電模式,每公里成本才幾分錢。
今年還有個新技術要量產,電池充電速度提升四倍,喝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充一半電。這對北方用戶特別友好,冬天不用擔心續航腰斬。很多人糾結選插混還是增程,其實現在增程車價格已經和插混差不多,配置反而更高。
最后是價格戰。去年合資車降價已經夠狠,今年會更夸張。某些日系車,如本田價格也在下滑,甚至比國產車還便宜。新能源車也在拼命卷,有的品牌新車剛上市就降價,老車主氣得直跺腳。
不過降價背后有隱憂。這點國家早有預判,偷偷減配安全配置或者用便宜材料。比如把鋼制防撞梁換成塑料,或者取消側氣囊。所以買打折車要特別注意,是不是減配過的庫存車。
燃油車現在就像智能手機時代的諾基亞,雖然還能用,但越來越不吃香。4S店為了清庫存,甚至虧本賣車。要是最近想買油車,倒是能撿漏,但得想清楚后續保養和保值問題。
新能源車這邊,今年會出現很多高配低價的新車型。有的品牌把座椅通風、激光雷達這些高端配置,下放到十幾萬的車上。以前覺得三十萬才能有的體驗,現在二十萬就能搞定。
總體來說,今年買車會更糾結。選擇多了,坑也多了。如果不是特別著急,建議多觀望幾個月,等新技術穩定了再下手。畢竟汽車和手機不一樣,買錯了可能要后悔好幾年。
這三個變化就像連鎖反應,一個推動另一個。智能駕駛讓電動車更好開,增程式解決續航焦慮,價格戰逼著所有車企提升性價比。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畢竟競爭越激烈,我們能買到的車就越劃算。
不過要注意,別被花哨的功能迷惑。買車還是要看核心需求,比如經常跑長途就選增程,市區代步選純電,圖便宜可以抄底燃油車。市場越熱鬧,我們越要冷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