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立
隨著國風國潮涌動,近年來“宋韻”元素越來越多地融入影視作品。紀錄片《遇見最美宋詞》,以宋詞為載體,構建了一座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
《遇見最美宋詞》的敘事突破了傳統文學紀錄片的線性模式,采用“散點式創作結構”,以情感主題為線索,串聯起不同詞人、詞作及其背后的歷史脈絡。全片共7集,圍繞雅情、知己情、愛情、山水田園情、家國情等主題展開,多個人物和多首詞作形成“點·線·面”網格狀的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策略的巧妙之處在于,打破了闡述宋詞的單一,將文學、歷史、人物生平交織呈現,避免陷入對詞作或詞人的孤立解讀。比如片中將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的家國情懷,與其“可憐白發生”的壯志難酬形成鮮明對照,使觀眾從時空背景、人物命運、詞作意境等多個維度,與詞人產生共情。
片中不僅收錄了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詞人的經典名篇,也挖掘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冷門佳作。紀錄片一方面通過“熟悉感”引發觀眾情感認同,另一方面又以陌生化的內容激發觀眾的探索欲,形成“知識增量”與“情感共鳴”的雙重效應。紀錄片并未單純停留在宋詞的文學賞析層面,而是通過詞人命運與時代背景的聯系,揭示宋詞背后的精神力量。片中的宋詞或婉約抒情,或豪放灑脫,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對美的贊美,對惡的鞭撻。以此,宋詞不再只是文字,而是承載著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代代相傳。
在藝術表達上,《遇見最美宋詞》嘗試傳統美學與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古典意境與當代審美的視聽語言。該片以宋代繪畫為靈感,采用小寫意的青綠山水畫為鋪底,讓詞人在畫中行走,觀眾在畫外“臥游”。而這“臥游”恰是欣賞中國畫最別具一格的形式。在古韻十足的傳統意境營造外,紀錄片引入現代科技打造一場時空穿越之旅,無論是李清照筆下“瑞腦銷金獸”的閨閣場景,還是辛棄疾詞中“金戈鐵馬”的戰場畫面都歷歷在目。再輔以主持人精彩的誦讀與專家學者專業的解讀,以及古琴、簫等傳統樂器的背景音樂,共同構建出了“淺吟低唱”的藝術氛圍。這種聲畫結合的方式,讓觀眾在“賞詞”與“聽史”中完成沉浸式的觀賞體驗。
《遇見最美宋詞》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并非簡單“復古”,而是通過敘事創新,激活其內在生命力。“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今人在面對人生逆旅之時,依然可以從蘇軾身上汲取無懼風雨的勇氣。為何片名中有“遇見”,就是因為我們不僅在宋詞中遇見宋人,某種程度上也“遇見”內心中的自己。
文章來源:pccommandghana.com
文章來源:strwater.com
文章來源:m2ylc52.com
文章來源:zhidianshiyou.com
文章來源:lfjkbw.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