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還沒完全趕出庫爾斯克,普京又遇上大麻煩,5個鄰國集體反水,要在俄邊境建立一條防御帶,等于是給邊境居民埋下了定時炸彈。日前,據法新社報道,俄羅斯的5個鄰國最近達成了一致,決定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該公約規定,成員國不允許生產、儲存、售賣、使用殺傷人員地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俄3國都沒有加入該條約。這5個國家分別是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芬蘭,都與俄羅斯有共同的邊界線。
自俄烏沖突爆發后,這些俄羅斯的鄰國就人心惶惶,生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在俄烏沖突接近尾聲的關鍵時刻,這些國家也開始為自己的后路謀算了。至于為何要退出該公約,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要重新生產或使用殺傷人員地雷,至于他們的下一步計劃,從各國代表的發言中也可以窺見一斑,畢竟這5國給出的退出公約理由是,他們都屬于俄羅斯的鄰居,擔心國家安全遭到破壞,由此可見,他們針對的對象就是俄羅斯。一旦退出該公約,這五國可能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界上密集布雷,以防止俄軍入侵,這相當于對俄羅斯形成半包圍,在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建立了雷帶。
之前有傳言表示,在拿下烏克蘭后,普京的目標是東歐五國。立陶宛退出國際禁止使用集束炸彈條約。隨后,波蘭總理圖斯克表示,波蘭政府支持退出渥太華近為公約。立陶宛國防部長則表示,五國已經就退出協議一事達成一致。但是這顯然可能對平民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意外發生的概率直線上升。殺傷人員地雷被國際社會廣泛禁止,一般是因為這種地雷在戰爭結束后繼續對平民造成傷害。由于這些地雷通常埋藏在地下且難以識別,他們可能在多年后仍然爆炸,導致無辜的成年人和兒童受傷或死亡。此外,排雷工作既費時又昂貴,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
不過,對于這5個國家而言,相比較于殺傷人員地雷帶來的危害,他們更堅信如果俄軍大舉犯境,殺傷人員地雷能夠有效。靠阻擋俄軍的進攻速度,寧愿遭受國際社會的譴責,這5國也要這么做,折射出了其背后的地緣困境。五國計劃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的背后,不僅是對俄羅斯威脅的恐慌,更是對歐洲防務政策的再思考。蘇聯解體后,東歐國家普遍尋求加入歐盟和北約,這不僅滿足了他們經濟和安全的雙重需求,雖然很多東歐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國,按照條約規定,北約有義務在其受到攻擊時提供防衛支持,但這些國家仍然擔心在實際沖突中能否迅速得到有效的軍事援助,尤其是在目睹特朗普停止對烏克蘭援助并且揚言退出北約后。
事實證明,在無法得到安全保障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就會開始尋求激進的防御手段。隨著五國的退出計劃逐漸明朗,整個歐洲的擔憂正在加劇,或許未來歐洲的安全防御對策可能由此開始走向四分五裂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