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行業的興起,曾一度成為芯片行業的希望,但是電車行業也已步入停滯期,汽車芯片行業的衰退無疑代表著電車的寒冬已悄然來臨,汽車曾高調宣稱會改變芯片市場,如今這樣的事實說明他們夸大了電車行業對芯片行業的影響。
全球幾大知名的汽車芯片企業如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等都給出了預告,2024年的汽車芯片業務普遍下滑,凸顯出汽車芯片行業的寒冬已正式到來,汽車芯片的寒冬來得如此之快可以說出乎意料。
汽車芯片沒有那么輝煌,其實在去年上半年就已有所反映,德州儀器在去年上半年就已出現庫存問題;到了去年下半年,意法半導體傳出將它在中國銷售的汽車芯片交給中國大陸的芯片代工企業,這被認為意法半導體是為了降低芯片生產成本。
促使汽車芯片降成本,在于電車行業的激烈價格戰,2024年初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猛烈的價格戰,最大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大舉降價4萬-7萬,這帶動了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新能源汽車占新車市場的份額一度逼近六成,這是新能源汽車最輝煌的時候。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激烈價格戰迅速傳導到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企業指出2024年產業鏈的價格戰讓他們恐懼,主機廠要求供應鏈企業降價周期從之前的每年降價一次,轉向每季度降價一次,再到每月降價一次,汽車芯片同樣被迫跟著降價,如此也就不奇怪這些知名汽車芯片企業紛紛傳出衰退的消息了。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曾讓芯片行業充滿希望,新能源汽車提供了諸多科技,為了體現這些汽車的科技特性,新能源汽車大量采用芯片,據估計新能源汽車采用的芯片至少在千顆以上,功能豐富的新能源汽車甚至可能采用近3000顆芯片。
對比之下,手機包括芯片在內的諸多配件也才100多件,而且汽車芯片需要進行強化,以應對汽車芯片在汽車的高溫、多塵、震動環境下正常工作,如此汽車芯片的價格遠超手機芯片,以智能座艙芯片為例,高通的8195芯片當時售價超過3000元,而高通的高端手機芯片才1400多元,這更是讓芯片行業對汽車芯片充滿期待。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輝煌是如此之短暫,2024年上半年達到頂峰,2024年下半年就逐漸走下坡路了,到2024年底新能源汽車占新車市場的比例已跌至42%,再加上激烈的價格戰,芯片行業對汽車芯片有多高的期待,就有多大的失望。
供應鏈傳出的消息還指出,一些電車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不采用成本昂貴的汽車芯片,而是直接將手機芯片用于汽車上,這更是讓汽車芯片行業失望,他們耗費巨資研發的汽車芯片成本太高,難以賣出,進而成為庫存。
隨著汽車芯片步入下坡路,也預示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輝煌正在快速終結,畢竟汽車芯片作為上游行業往往會比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表現更快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可能誰也沒想到新能源汽車的寒冬來得如此之快,并且如此之冷,這正所謂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樓塌了,實在讓人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