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未來終于輪到洋人來求咱們了,到時候咱想卡誰的脖子,誰就得被卡!為啥呢?因為內蒙古挖出了一個“終極能源”——白云鄂博礦區的大型釷礦!足足有22萬噸!夠14億中國人用2萬年的!而且這玩意兒是真的能影響國運!因為現在整個世界都在搶新能源賽道,未來一定是科技和工業的競賽,其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核能。那這個“釷”到底是啥玩意兒?跟核能有啥關系?對中國又有多大影響呢?
首先,“釷”是一種非常牛掰的放射金屬元素,經過加工之后可以得到鈾,大家都不陌生吧?核反應堆中重要的燃料,想要造核武器、造核電站的都少不了它。但是這玩意兒不經用??!目前國內自產的量還抵不上總消耗的1/3,剩下的巨大缺口只能從海外買回來。那誰是咱們的供應商呢?俄羅斯、加拿大,頂多再加上一個哈薩克斯坦。其中戰斗民族那邊的都是高濃縮鈾,現在又處在蜜月期,所以暫時問題不大。中亞那邊的兄弟,問題也不大,關鍵是加拿大!
他們的鈾礦品位高、儲量多,每年我們都要從那邊進口大量的鈾資源。但是這哥們兒的尿性懂的都懂,總是喜歡跟在美西方屁股后面打轉,每次一犯老毛病了就喜歡給我們擺臉色,所以從長期能源戰略安全來看,總是被別人這樣卡脖子,實在不好受。
但現在不一樣了!咱們家里也發現了超大型的釷礦!利用得好的話可以比鈾還要牛掰!
具體牛掰在哪呢?
第一,釷燃料最大的優勢就倆字——安全!
核電站為啥危險?因為傳統的核燃料反應堆會釋放高熱,必須用大量淡水進行冷卻,所以核電站選址幾乎沒有自由,基本都建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海邊。但是沿海地帶都很發達,不管是城市建筑還是人口分布都相當密集,萬一操作不當,核輻射泄漏不說,損失還相當慘重。若是再遇到某島國那樣沒良心的,出事之后直接往海里排核污水,那就是整個地球生態和全人類的災難!
相比之下,釷燃料就安全得太多了!因為它不存在過熱導致堆芯融毀和泄漏的問題。鈾反應堆必須插入中子吸收物質才能阻斷核反應,相當于得踩死剎車才能停下來,剎車壞了就悲劇了。而釷反應堆,自己是不會發生核鏈式反應的,它用的是“熔鹽冷卻技術”,溫度一高,熔鹽自動凝固,直接把反應停了,這就像是裝了“自動剎車”,想炸都炸不了,安全系數直接拉滿!
最搞笑的是,“釷基熔鹽堆”還是老美在冷戰期間先搞出來的,但是他們搞了4年就果斷放棄,直接專心研究核武器去了。為啥呢?因為當時美蘇爭霸的關鍵點就在軍備競賽上,核彈是一定要搞的,但是釷反應堆過于安全,炸不起來還怎么造核彈?所以老美在1969年的時候就把自家的釷基熔鹽堆給關閉了。
結果現在被咱們重新撿起來,很快就要在甘肅武威建造全球第一座釷基熔鹽堆核電站。你沒看錯,和傳統的核電站不同,咱們這次直接把它懟進了荒無人煙的沙漠大戈壁,遠離人口密集的沿海城市了,等于是上了雙重保險,發完電再通過‘西電東送’送達全國,可謂是安全又高效!
第二,釷反應堆體積小,能量密度卻很高!
釷有多耐用呢?這么說吧:像你巴掌那么大的一塊釷燃料,能為大中型城市供電7天!而1噸釷的發電效率跟近400萬噸煤差不多!只要一點點就能造出微型的核反應堆,根本不占地方,完全可以塞到船上或者航天器里面,到時候超長續航、超強待機就不再是夢了!
想象一下,未來中國的核航母用上這技術,加一次燃料就能環球航行幾十年;太空飛船裝上微型反應堆,登月建基地都不用愁能源——這才是真正的“大國重器”!
這下你明白為什么釷會被稱為“終極能源”了吧?因為它安全可靠,幾乎用之不竭。
最重要的是,它還特別懂事兒,正好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被咱們發現了!
白云鄂博礦區在大草原北部的深處,距離中蒙邊境只有不到100公里,常住人口不到3萬,但是卻藏著全球4成以上的稀土礦,以及22萬噸釷礦。以‘釷’的能量密度,14億人就是用2萬年都用不完!只要利用得好,就能直接讓咱們從“能源進口大國”變身“能源土豪”,從此在核能戰略安全上自主可控,供應鏈穩如泰山,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從人家那里買鈾了。
內蒙古發現“超級核釷礦”,這跟‘國運’有啥關系?作為核燃料,釷比鈾的能量密度更高,也更安全,而且這個釷礦的儲量完全能讓我們自給自足,保障能源供應的戰略安全。
除此之外,它對國防軍工以及未來科技制造有著深遠的影響!
首先,它能讓東大的核航母批量出現,下水就像下餃子!
東大的海軍這些年迎頭趕上,目前已經有了3艘現役航母。造航母這事兒背靠軍工和綜合國力,以咱們家如今‘世界第一制造強國’的江湖地位,為啥沒有批量造航母呢?
關鍵就卡在‘怎么讓核反應堆的體積更小’這步上。咱們一直用的是鈾燃料,反應堆又大又笨重,占地方不說,還賊不禁用,在動力續航上存在不少難點。如果換成釷反應堆,‘小型化’技術就能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了!一旦攻克現有難題,到時候想生幾胎就生幾胎,“福建艦”的兄弟們排隊下水,太平洋上全是“中國紅”,那場面想想都帶勁!
其次,太空探索和駐月成本能被打成白菜價!
航空航天事業本就是高科技,砸多少錢都不一定能激起水花。像老美那邊的馬斯克,他的SpaceX火箭發射系統是很厲害,而且還能一鍵多發,效率賊高,但成本也賊貴。尤其是星艦用的燃料,都是液氮、甲烷、煤油等等,發一次就要用掉5千多噸,成本不低于2千萬人民幣。誰家經得起這樣燒錢???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果換成釷反應堆,既能實現‘小型化’改進,又能實現超級續航,這樣能大大提高航天器的效率、縮減成本。價格打下來之后,咱們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空地往來,很可能變成常態化,甚至還可以直接‘駐月’,在月亮部署釷基熔鹽堆,打造屬于我們自家的永久駐月基地,而不用再擔心成本和能源供應問題。
最后,推動我國新能源轉型。
德、法之類的老牌工業強國近幾年都在狂關核電站,就是怕核泄漏。我們一直也很謹慎,但如果有了釷技術,就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還能自由選址,把安全核電能站建在沙漠無人區,不僅隔絕了風險,發電量還碾壓風、光、電等新能源,咱們就可以率先完成轉型,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邁入‘全電驅時代’!到時候國內電車滿地跑,霧霾天也將永遠成為歷史,就讓洋人羨慕去吧!
22萬噸釷礦背后,藏著中國國運的終極密碼!我現在相信咱們老祖宗是真的有大智慧了!古人常說“寧失千金,不失寸土”,說得太對了!因為地大才有物博,不知道哪天就能在家門口挖出個什么寶藏來造福老百姓??纯丛蹅兊膬让晒?!又是稀土又是釷礦的,放在當今全球都在搶新能源賽道的背景之下,這地底下藏的哪里是礦?分明是國運密碼啊!
尤其是白云鄂博礦區,蒙語原本的意思就是富饒的山,這名字真不是白起的。未來我們可以靠這22萬噸釷礦,在能源、科技、國防等領域直接彎道超車,開啟“狂暴發展模式”,甚至直接重新定義未來世界的能源格局。這再次證明了老祖宗的智慧:“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請記住!咱們腳下的大好山河,不管是山是島、是海是陸,都必須寸土不讓,因為每一寸都是未來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