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創新引擎,多路資金正加快向科技企業集聚。記者日前采訪業內機構和相關專家了解到,科技型企業正迎來多路資本涌入:除了銀行信貸投放計劃向該領域大幅度傾斜外,股權投資基金也在加速布局科創賽道。同時,根據最新釋放的政策信號,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近期將設立,債券市場將推出“科技板”,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
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科創企業是我國科技創新中重要的有生力量,往往擁有前沿創新技術和較高的創新活力。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商業模式新等原因,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問題。”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作為國內第一家實現連續、穩定成功發射的民營火箭公司,星河動力實現了我國民營運載火箭多個“首次”突破。“航天下游衛星客戶涵蓋遙感、通信、試驗衛星等不同需求,公司的簽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6年底。因訂單回款周期較長,科研投入也需要資金,所以導致(公司)現金流很緊張。”星河動力航天首席戰略官宋路表示。
在了解到星河動力的融資需求后,交通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迅速研究企業技術實力及項目運作情況,量身定制“交銀創投貸”產品,通過“以投定貸、投貸聯動”模式為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助力星河動力關鍵技術突破。
交通銀行對星河動力的大力支持是金融業服務科創企業的一個縮影。當前,發展科技金融正成為銀行業主攻的“新戰場”。
中國工商銀行日前舉辦了工商銀行科技創新基金啟動儀式,該基金總規模800億元,定位耐心資本,以股為主,股債貸保聯動,將持續加大對硬科技、民營經濟的支持。建設銀行針對科技型企業存在的輕資產、重智力、高成長、專業性強等特點,創新“技術流”“星光STAR”“投資流”等科技創新評價工具,實現“不看磚頭看專利”,率先破解“看不清、看不懂”難題。杭州銀行已成立科創金融事業總部,并建立了科創企業數據庫,搭建技術、行業等多維度評價體系,同時,為了給科技金融更大的發展空間,還實施了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機制。
多層次市場體系也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據統計,科創債試點以來,已累計發行1.2萬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領域。
股權投資基金入局科創企業也獲得了更大空間。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其中提出的“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在創投行業引起廣泛關注。
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看來,上述舉措大幅解開國資背景資金在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束縛,使其不僅成為“耐心資本”,更成為“大膽資本”,從而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科技創新”成為熱詞,多部門針對加大科創金融服務供給力度釋放出政策利好信號,這無疑將促進金融更好助推科創企業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近日表示,今年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近期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據了解,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主要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系。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表示,當前科創債發行主體以國企為主,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可以類比為股票市場“科創板”的設立,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以支持科創領域的貸款、債券和股權融資。
另外,在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方面表示,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進一步擴大再貸款規模,從目前的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至10000億元。降低再貸款利率,擴大再貸款支持范圍,大幅提高政策的覆蓋面。
田軒認為,下一步,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通過設立政府投資基金,領投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引導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并出臺更多支持耐心資本發展的政策。
“同時,拓展資金來源,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社保基金等投資管理機制,降低準入門檻,鼓勵保險公司、養老基金、銀行等長期資金增加對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投資配置。”田軒建議。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向家瑩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轉化醫學產業分會(以下簡稱分會)是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以下簡稱總會)的分支機構。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是由原國家衛生部申報,國家民政部登記批準,1992年10月成立。由從事衛生健康企事業單位和科研、管理等人員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是國家民政部,黨建領導機關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業務指導單位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協會宗旨:堅持“護佑健康、發展產業、誠信創新、服務社會”,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產業企業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健康服務。CCTMIS(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轉化醫學產業分會)致力打造一個“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平臺,目前協會有超過4000個會員,其中超過半數為臨床專家型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