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啥原因,雞蛋突然就成了大熱食物,并且在一些雞蛋品牌,尤其是草雞蛋品牌的廣告宣傳中,仿佛有了一種“雞蛋必須能生吃的才叫好雞蛋的”錯覺。
在油鹽君周邊,也有很多生吃雞蛋習慣養成者。以前的一位同學,更是每天幾乎都要來一杯生雞蛋,還是大杯。沒錯,是論杯子,不是論個。他每天就像喝牛奶,喝果汁一樣,把生雞蛋打碎倒入杯子里,喝下去,據他表示,味道生鮮可口。
其實生吃雞蛋這事,在我們的鄰國日本極為普遍。比如一碗米飯,什么菜都不用的情況下,加點醬油打個雞蛋,吃飯問題也就解決了。出名的烏冬面,加上一點生雞蛋,撒一點蔥花,就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月見烏冬”。
雖然這些雞蛋賣的都比普通雞蛋貴許多,宣傳時候又多加以無菌、營養豐富等宣傳,可這些雞蛋和普通雞蛋到底有啥不同,真沒細菌么?它們是咋生產出來的?
普通生雞蛋里,會含有一些沙門氏菌或者李斯特菌,每個雞蛋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以生吃這些雞蛋后,就等于直接讓腸胃體驗了一次和細菌的親密接觸,是不推薦這樣做的。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兒童和老人,更不建議嘗試生吃雞蛋。
值得一提的是,沙門氏菌的來源雖然不確定,但具有極大的傳染性。也就是一個本來好好的健康雞蛋,如果在儲存、物流過程中,恰好周邊有一個被傳染過沙門氏菌的雞蛋,那它就已經絕大概率的中招了。在我們無法判斷生吃的雞蛋是否含有沙門氏菌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做成熟食。畢竟沙門氏菌不耐高溫,高溫就是沙門氏菌的軟肋。
那市場上宣傳的可生食得雞蛋,又是咋來的?怎么售價那么貴?
在超市里,只要標準著可生食的雞蛋,價格注定不菲。比普通雞蛋要貴兩倍,甚至數倍,有人形容說,這價格把生食雞蛋打造成了雞蛋中的戰斗機了。
不過,生食雞蛋從誕生之日起,就過著和普通雞蛋不一樣的日子。從剛降生的那一刻,它們就已經經歷過了祖宗三代的體檢。也就是生產廠家會對生這顆雞蛋的母雞進行體檢,并且還要對生這只母雞的母雞,以及生這只母雞的母雞的母雞進行追溯,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吃的雞蛋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必須健康,沒有攜帶病菌的歷史,這只雞蛋才有了邁出生食雞蛋的第一步。
母雞以及祖宗三代健康,并不代表生活環境也是健康的,所以對這只產蛋母雞的生活環境、飼料、水質等也要檢驗檢測,甚至有些廠家還要為雞舍建專門的空調和新風系統。
隨著雞蛋的誕生,殺菌系統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一般先要經歷低溫巴氏消毒,之后還有紫外線殺毒。最后還要進行一套微生物檢測的程序,通過層層篩選之后,終于這只雞蛋可以出廠了。在運送過程中,這只雞蛋還要全程冷鏈。
我們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一顆雞蛋經歷了這么多,自然售價就要對得起這繁瑣的檢測和無菌環境了。
但為啥我們有時候明明花了很多錢,吃到了無菌的可食雞蛋,卻還是沒逃過胃腸的疼痛呢?是因為即便物流之前的過程做的再完善,在出售階段,以及進入自家冰箱的階段,還是會有被感染,失去可生食品質的可能性的。比如在貨架擺放時間過長,比如超市儲藏的溫度不夠,比如買到家后沒和普通雞蛋分開保存等等。
總之,可生吃雞蛋確實是可生吃的,如果不放心,那就徹底煮熟了吧,這樣至少不用提心吊膽了!您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