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優酷人文×合生縵品牌“人文會客廳”主題活動第2期——《閃耀吧!大運河》收官主題沙龍在北京通州縵云ONE美學生活館圓滿舉行。活動以“大運河因何閃耀”為主題,邀請《閃耀吧!大運河》節目“走運團”的四位嘉賓——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總負責人,國家文物局專家、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分院院長張謹,國家一級演員、國家武英級運動員吳樾,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歷史學者段志強?,高目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設計導師張佳晶,和節目總制片人李炳齊聚大運河畔,共同回顧這段難忘的運河之旅,探討大運河因何閃耀。
《閃耀吧!大運河》是一檔大型文化遺產探索真人文秀節目,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策劃,優酷出品,優酷人文承制,茅臺1935獨家冠名。節目自開播以來便以獨特的“真人文秀”形式引發關注。此次主題沙龍舉辦地點臨近大運河的北端五河交匯處,希望大家在這里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相輔相成。總制片人李炳在沙龍中談到,節目播出后獲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日報、環球時報等媒體高度評價,觀眾反饋“看不過癮”。李炳感慨:“節目反響喜人,讓我們有信心今天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這趟旅程”。
沙龍開始前播放了《閃耀吧!大運河》節目北京一站的精彩集錦短片,現場觀眾仿佛跟隨鏡頭“走進”節目,沉浸于北京之旅的精彩瞬間,更被整季節目的回憶所觸動。《閃耀吧!大運河》創新性地將城市探訪與輕綜藝敘事結合,以“走運團”實地體驗取代傳統講述,讓觀眾跟隨嘉賓的沉浸式游覽,更生動地感知運河文化,開啟了大運河探訪紀實新篇章。談及這趟走運之旅的感受與收獲,常駐嘉賓段志強坦言,錄制工作的部分和自己的游玩、心中的感受讓自己有“走了兩趟大運河”的體驗。參與了天津、北京期錄制的張謹在節目中領略津派生活和水上京華,在沙龍上她也感慨“能從另外一個視角看到運河邊上還生活著一群非常開心的人,這個挺有意思的”。
已不再是國民經濟動脈的大運河,在當代因何而閃耀?在圓桌交流中,“走運團”的四位嘉賓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分享他們眼中閃耀的大運河:段志強?認為大運河是“我們去觀察歷史、思考中國文明性質的一個窗口”;張佳晶?把大運河比喻成“人類介入自然基礎算法的一個程序補丁”;張謹回望大運河的過去和今天,在宏大的歷史長河中看見其承載的情感記憶;吳樾認為城市中的大運河讓人感到舒適安逸,“它和老百姓是息息相關的”。
無論是貫穿大運河的歷史性人物,還是“走運團”在行走過程中遇到的生活在大運河邊的普通人,都詮釋著“大運河因人而閃耀”的節目理念。《閃耀吧!大運河》在歷史的故事里打撈運河記憶,于今人的生活中感受運河煙火。談及旅程中印象深刻的人,走過杭州、蘇州、揚州、洛陽幾站的張佳晶回憶了他和白居易的不解之緣,吳樾分享了在運河邊生活的滄州人雄壯又細膩的品性。
將時間拉長,無數人在運河邊歷經悲歡離合,與之產生密切的關系,如段志強所述,《閃耀吧!大運河》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與大運河捆綁在了一起。
除了人,大運河邊的“物”也是跨越時空、承載這種閃耀的載體。張佳晶以淮安大眾劇場為例,這座瀕臨拆除的老建筑因居民引入搖滾樂團重煥生機,印證了那句“建筑始終是為人服務的”。張謹結合大運河申遺文本的撰寫和實際走訪的經歷,分享了淮安清口樞紐一度讓大運河和黃河共生共存,這其中體現的中國人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征。
中國大運河到了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當被問及它在文化系統里重要的特色,段志強闡述道:“在歷史上,大運河的流動是以國家為中心的,是人為規劃的流動,體現了社會秩序對文明的規定性。時過境遷,這種規定性的利弊都值得我們思考。”《閃耀吧!大運河》深入六省二市的運河城市,挖掘運河沿線城市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文化遺產。張謹認為,文化遺產現在已經進入了“活起來”的3.0時代,“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個時期,大家都想追求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沙龍尾聲,《閃耀吧大運河-北京》新書預告將活動推向高潮。該書由優酷人文與中國旅游出版社聯合編著,張謹擔任總顧問、段志強作序。談及這本書的亮點,張謹分享:“這本書比較系統、圖文并茂,可以成為引導大家周末走運河的CityWalk指南”。如段志強所述,書籍把那些無法用視聽語言精確表達的東西容納進去,把運河上的點串成線,帶給大家更多意外的發現。這本書不僅是《閃耀吧!大運河》節目北京站的實體化呈現,更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一次實踐。
在嘉賓們的分享和媒體、觀眾朋友的交流中,我們也在與千百年來在大運河畔生息的人們進行精神對話。隨著討論漸入尾聲,三件《閃耀吧!大運河》走運文創——來自大運河沿線城市淮安的“大運河皂”、滄州的“琴制化妝刷”和北京的“走運鴨”為本次活動畫下詩意注腳,當嘉賓們接過這些來自大運河的禮物,大運河就走進了生活,成為可觸摸、可使用、可傳承的生活美學。
本次《閃耀吧!大運河》收官主題沙龍圓滿結束,而這條流淌千年的水脈,正通過人文節目的創新表達、文旅融合的實踐探索,在新時代續寫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