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比亞迪開了一場技術發布會。
全新的產品平臺,可以打造出1000V、1000A充電速度的電車,按照比亞迪的算法,車輛最大充電功率就是1000kW。
收益上,實現“一秒兩公里”的充電速度,也就是理論上來說,一分鐘可以充電120公里,充電5分鐘補能600km的邏輯是成立的。
但市場爭議比較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板塊。
1、速度如此之快的快充,會不會對電池造成傷害。
2、1000kW的充電樁有多少,即便是有功率如此之大的充電樁,變壓器能不能頂得住,協議能不能放開了充。
客觀來說,這兩個質疑的確都是事實存在的,超級快充對電池一定有損傷,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而且現階段全國的確沒有幾根超級快充樁,變壓器和協議的確也無法市場化。
所以,這場發布會,這個1000kW的充電技術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嗎?
完全不是,頂級技術都是逐步下放的,但這個過程一定需要一個核心推動者,去年比亞迪全球銷量超400萬,純電車型的銷量也有200萬+。
全球純電品類中,比亞迪的體量巨大。
過去N多年的發展,其實用戶接受純電車的熱度并不高,即便是在新能源車滲透率接近50%的今天,大部分消費者買純電車的預算也會壓縮。
核心點只有一個,純電車的工具屬性嚴重缺失。
即便過去各家企業工程師做了很多努力,從電池包容量、電池充電速度、充電電壓等角度重新決策產品力,但用戶的消費不是用腳投票,而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
最后的結果就是,純電車的價格只要上去了,銷量就必然會下來。
缺失的工具屬性成為了阻隔純電車銷量的核心原因,所以純電車想要走量,必須要解決的就是充電速度慢的問題。
解決充電速度慢的問題比較復雜,需要企業、市場、環境多方面解決。
分別是車輛接受電壓、電池承受電流、充電樁提供電壓、充電樁提供電流,四個方面決定車輛的充電速度。
前兩個就是比亞迪提到的1000V、1000A,這是未來比亞迪車輛能夠接受的能力。
當然,后兩個因素則是整個市場能夠提供的充電樁能力了,充電這個東西由短板決定,木桶效應明顯。
但想要讓純電車沒有短板,需要各方全面努力,這不是一家車企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理性分析,比亞迪此次推出的超級e平臺、1000kW充電速度,是解決了車輛端的問題,剩下的則要交給市場。
比亞迪此次發布的超級e平臺,核心意義就是能吃滿任何一個充電樁的最大充電能力。
比如說一個充電樁能提供1000V、250A的充電能力,那么隨便一臺比亞迪超級e平臺的電車,都能達到250kW的充電速度。
在小鵬的S4充電樁上,其也能吃進去480kW的充電功率。
一句話來說,開著比亞迪的超級e平臺車輛,就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是一臺很有松弛感,且強力的純電車,這是對一臺電車充電能力的最高評價。
很多人不買電車,就是因為充電速度永遠都很慢,有一部分消費者可能不了解這些參數,但就是覺得充電速度慢。
核心原因,就是電池包容量上去了,但充電速度永遠都很慢。導致充電體驗很差,最后勸退了不少人。
此次超級e平臺就是為了修復電車的工具屬性,你可以在第一代60kW風冷充電樁上獲得最大充電速度,也能在小鵬的S4超級充電樁上獲得480kW的充電速度。
這樣的產品,這樣的技術,以后可能就會全面投射到20萬以內的市場中。
所以我認為,超級e平臺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補能速度比油車快,這在1000kW充電樁難產的今天顯然不現實,但對于當下消費者的意義,就是能讓充電時間繼續縮短。
而且,更多人一半以上的充電方式,其實是配合著家用6.6kW的交流電來完成,這樣的充電方式簡單、省錢、保護電池。
對于一臺電車來說,其能讓自己的充電速度更快,一定更具有競爭力。
我看待比亞迪的這場發布會,其實就是屬于比亞迪內部簡簡單單的一場發布會,它的目的非常純粹,就是向外界展示過去兩年的科研成果。
1000kW的充電速度背后,可能不是為了讓電車省錢,讓自己的充電速度超過油車的加油速度,只是為了告訴大家,以后買比亞迪的電車,充電速度也是主流、超主流水平。
僅此而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