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針對網絡曝光的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殘羹剩飯回收再利用”
輿情事件
仙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響應
嚴格按照省局和市政府的要求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
黃燜雞米飯店鋪專項清查行動
確保食品安全
維護消費者權益
5家責令改正
截至3月14日中午11點30分,該局共排查了19家雞肉類原料快餐店鋪,其中8家標稱為“黃燜雞米飯”。經查,這些店鋪主要集中在干河、龍華山、沙嘴、杜湖和毛嘴片區,未發現“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連鎖加盟店。
執法人員對每家店鋪的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明、雞肉類原料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及近期購買記錄進行了詳細檢查,未發現使用剩菜再加工的違法行為。
在此次行動中,執法人員對5家操作場所不符合環境衛生標準的經營店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
近日,“楊銘宇黃燜雞后廚亂象”被曝光,引發了很多人關注。
隨后,“外賣員從來不碰的外賣有哪些”話題登上熱搜,這份來自外賣行業一手的“反向推薦”,涵蓋了黃燜雞、炸雞、麻辣燙、料理包快餐等十多種常見外賣,幾乎將經常點外賣的人日常飲食一網打盡。
外賣員從不碰的10種外賣
據@頭條新聞 盤點統計了多位外賣員的建議,尤其不碰下面這10種外賣:
1. 黃燜雞:多位外賣員最不推薦的就是黃燜雞,原因是有些不良商家會使用僵尸肉、隔夜菜,甚至回收剩菜制作。
2. 麻辣燙:麻辣燙也是被多位外賣員提及的一種,主要是湯底常被反復使用、食材長時間暴露滋生細菌,丸子類多為低價冷凍合成品,衛生風險高。
3. 蓋澆飯:多使用預制菜料包(如魚香肉絲、咖喱飯),食材清洗不到位、高油高鹽。
4. 炸雞/炸串:半成品冷凍雞塊反復油炸,油質劣化易產生致癌物。
5. 粥類:存在隔夜粥二次加熱售賣,甚至有些商家還可能添加增稠劑。
6. 水果撈:壞果削去腐爛部分后切塊,用酸奶或調味料掩蓋異味,水果新鮮度無法保證,易引發腹瀉。
7. 水餃類:多為低價散裝速凍餃,餡料使用邊角料肉,手工現包比例極低。
8. 炒飯/烤肉拌飯:價格低廉的烤肉多用速凍肉,肉質來源不明,用大量醬料來增味。
9. 料理包快餐:即預制菜,很多外賣商家提前買好相應的菜包,有人下單時加熱即可出餐。
10. 湯品:為節約成本,通常料少水多,只通過調味包來增加雞湯或骨湯味道。
為了健康,真不能天天吃外賣
2021年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志》刊發的一篇研究發現,經常在外就餐/點外賣(每天≥2次)與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全因死亡率高49%。
研究表明,在外就餐/點外賣往往能量密度、脂肪和鈉含量較高,但水果、蔬菜、全谷類食品和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等保護性營養素含量較低。最后研究建議,應該鼓勵人們在家多做飯吃。
2011年,我國臺灣研究人員發表在《公共衛生營養》期刊上一項研究指出,愛做飯的人或會更長壽。在10年的研究中發現,與從不做飯相比,做飯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而做飯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參與者死亡風險降低近50%。
來源:仙桃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