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文壇上,有一個詞人恰如一顆疾馳的流星,剎那間便從天而降,劃破了大清的夜空。
不過,他短暫的一生雖然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不見了蹤影,可他詩詞的光芒,卻一直照在文史的天空,永照世人。
這個人就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詞人,更是一位充滿了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文人。
所以,納蘭性德的一生雖短,但他留下來的詩詞卻都極具鮮明的個性特點,更具有極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稱得上是大清詞人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而在納蘭性德的這些詩詞作品當中,大多數詩詞充滿了對人生、愛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他的這些深刻感悟,既來源他的生活,也來源他的情感。也正是因為這些真實的情感,使得他的詩詞能夠深深地打動讀者。
而在眾多打動讀者的詩詞當中,納蘭性德有一首詞更是引起了眾多讀者的注意,甚至是紅遍了全網,這首詞就是《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非常獨特的一首傳世佳作。它以凄美的筆觸,展現了一個女子因情所困,最終與負心男子決絕分手的悲涼場景。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詞的世界里,感受納蘭性德那份深沉而動人的情感吧。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在納蘭性德的這首詞中,他巧妙地借用了班婕妤遭棄的典故以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營造出一種哀婉的氛圍,深刻地描繪了女主人公內心的哀怨與幽怨。
開篇的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說,若能與摯愛之人相守,始終如初識的時候那般甜蜜、溫馨,飽含深情與歡樂,那么又何以會生出團扇懼秋風的憂慮呢?
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平淡而深沉,猶如情感的漣漪,輕輕地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當一段情感在我們的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那么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初次相遇的瞬間,總是清新如初,難以忘懷。
它宛如一道時光之門,引領我們重回初戀的純真時光,引領我們回到那曾經的深情之中。
而“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則借用了漢朝班婕妤的典故,巧妙地以扇子的冷暖變遷來隱喻情感的起伏。
那曾經相依相偎的兩人,如今卻如秋風中的畫扇,被遺忘在不起眼的角落。這不僅僅是扇子的冷落,更是情感的悲涼。
昔日漢朝的班婕妤,曾受到漢成帝的恩愛與寵幸。怎奈宮廷之爭波詭云譎,趙飛燕暗設毒計,使得班婕妤被迫退居冷宮,心如冷落的秋扇一般被拋棄閑置。
此后,她只得用詩《怨歌行》以述幽怨,以秋扇被人們閑置為喻,抒發了他被棄之怨情,道出年華老去的無奈。
自此之后,人們就常常以“秋風團扇”比喻婦人色衰被棄,此亦喻相愛之人終相離,令人唏噓不已。
此處是以“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說明,曾經是那么相愛的兩個人,如今卻如同秋風中的畫扇,被人遺忘在不起眼的角落。
第三四句的“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是說:你我本是情深意濃的戀人,可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我們如今形同陌路呢?
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對我的心說變就變,你卻推諉說情人間本來就容易變心,這叫人情何以堪?
納蘭性德此詞是以女性的口吻所寫,因此,這兩句詞表達了主人公深深的自責與悔恨。
我們都知道,納蘭性德是一個癡情的人,只不過,因為命運的捉弄,妻子因產子而不幸去世,使得他被迫開始了新的感情。
但即便是有了新的感情,他的心里也只有他的第一任妻子。而他之所以有了新的感情,是因為當時只有十多歲的他還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就像皇帝一樣,雖為天下之主,卻未必都能主宰自己的感情,比如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爆發后,他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人慘死當
場。更何況是納蘭只是一個平凡人。
因此,這種命運的捉弄,使得納蘭性德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所以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后,詞中充滿了無限的哀婉與凄涼。
第五六句的“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表達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曾在驪山月下指天跪地,立下最美的誓言,一曲《雨霖鈴》更是情真意切,讓人無怨無悔。
在這兩深情的詞句中,納蘭性德借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傳說,詮釋了主人公與戀人情感的決絕。
唐明皇與楊貴妃最為恩愛之時,他們七夕曾在華清宮里山盟海誓,感天泣地。若非馬嵬坡之變,那一定是流傳千古的絕美佳話。
然而,“安史之亂”事變一起,楊貴妃在馬嵬坡下立刻淪為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展現了現實的殘酷無情。
之后,在四川返回長安的途中,唐玄宗在棧道上聽到了雨中的鈴聲,勾起他的舊愛,燃起了他的舊情,遂創下感人的《雨霖鈴》一曲。
到了宋朝,柳永借用唐明皇的《雨霖鈴》這一曲調名,作了一首深情款款的離別詞,表達了離別之時的難舍,同樣也名揚天下。可見《雨霖鈴》的凄婉情深。
最后的“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兩句是說:“你怎能與唐明皇相提并論呢?他縱使薄情,但至少也曾向楊貴妃許下:‘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深情誓言。”
這兩句化用了李商隱《馬嵬》中“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詩句,緊緊承接了五六兩句的深情句意,從另一面說明主人公情感的堅貞。
縱觀納蘭性德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他以失一個戀女子的視角,譜寫了一曲被辜負的哀歌。
而在這僅僅只有56個字的哀歌之中,流露出了詞人深沉的幽怨與哀思。這樣的幽怨與哀思,如同曲折的流水,纏綿悱惻,又蘊含哲理。
其中的“秋風悲畫扇”的凄涼,正是主人公被遺棄的寫照。“驪山”的往事,曾是那般濃情蜜意,如今卻如煙云消散。
而“淚雨霖鈴”的哀傷,更是如同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馬嵬坡的決絕。那曾經的“比翼連枝”誓言,如今也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然而,在這表面的“閨怨”之下,隱藏的其實是詞人更深的痛楚,以及他那無以言表的斷腸一般的決絕之情。
所以,對于有人說納蘭是翩翩公子的看法,我覺得是不妥當的,因為他真的稱不上翩翩公子,而是情圣。
他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擾,仿佛一生都在情網中掙扎。其詞作也恰如他的人生,滿是情深意重,滿是纏綿悱惻。
因此又有人說他“情深不壽”,這一點我倒是極為贊同。因為納蘭性德的人生,隨著妻子的離世而劃下了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痕。
所以,盡管納蘭性德才華橫溢,但他卻在三十一歲的如夢年華便因深情過度,追隨愛妻而去。
而他那首《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卻道盡了他在世間所有的遺憾與感慨,也道出了世間所有人都想說的話。
“初見”一詞,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飽含了納蘭最深沉的情感,更飽含了納蘭所有的無奈。
而我們通過納蘭此詞可以看出,真正的情感,并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反而會在心中深深扎根,那一剎那的初見,也會化為不變的永恒。
初見的那份美好,清新、深刻,也會鐫刻在人們心中,永遠難以忘懷。所以,納蘭性德的人生,就像那初見的美好,雖然短暫,卻足夠震撼人心。
正因如此,所以納蘭性德的這首《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成為了清代描寫愛情最美瞬間的一首詞,而這首詞僅僅憑開頭的兩句,便紅遍了全網。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