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軍恢復了軍銜制度,21年之后,也就是在2009年的時候,我軍出現了第一對“父子雙上將”,即張震和張海陽父子二人,張震在1988年被授上將銜,張海陽在2009年被授上將銜。
在1955年大授銜時,張震被授予中將銜,是開國中將,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1914年10月,張震出生在湖南平江縣的一個窮苦之家,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幸好有養父照顧,供他上學成才。
張震在求學期間深受進步思想影響,他的班主任就是一位黨員,后來張震回到家鄉參加了童子團,還參加了農民運動。1930年5月,16歲的張震參加了紅軍,參與了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戰斗。
進入蘇區之后,張震參與了蘇區第一次到第五次的反“圍剿”作戰,他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團長參謀長,長征抵達陜北之后,張震被安排進入抗大學習,后被分配到了新四軍工作,擔任第四支隊參謀長。
1938年10月,在與日軍的一次戰斗中,親自在一線指揮的張震腿部中彈,在緊急包扎之后他仍堅持帶傷指揮戰斗,直至戰斗勝利結束,他才到后方去治療,張震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更值得一說的是在解放戰爭中,張震參加過漣水戰斗、魯南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等,1948年3月,他出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協助粟裕指揮了豫東戰役,此戰殲滅敵人9萬余人,打出了中原和華東戰場是優勢。
1949年2月,張震出任三野參謀長,協助指揮了渡江戰役。戰爭的軍事才能得到了上下一致認可,在大授銜過后,他被任命為南京軍事學院副院長,為我軍培養大量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1985年,張震出任國防大學第一任校長,繼續為我軍培養軍事人才。1988年9月,張震被授予上將銜,他的付出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評價。值得一說的是,張震將軍把自己的子女也教育得很好,他的4個兒子都選擇了參軍報國。
其中三子張海陽非常優秀,他在新中國建立前夕,1949年7月出生,在20歲時參軍入伍。張海陽在軍中從戰士做起,先后擔任過副班長、班長,1971年5月晉升為通信營有線電連的排長。
張海陽從基層干起,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得到晉升,他在軍中主要從事政工工作,受到了重點培養。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張海陽主動申請去前線作戰,可惜沒能如愿。
1985年,在軍改中張海陽得到晉升,出任第61師的政委,在1992年被調往總參謀部工作,之后在新一輪的軍改中,張海陽再次得到晉升,2005年,他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政委,后轉入第二炮兵擔任政委。
2009年,張海陽被授予上將銜。當時張震將軍還健在,不過已經退休了,張震將軍于2015年9月3日病逝,享年101歲。在張震將軍病逝這年,66歲的張海陽到齡退役,離開了一線領導崗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