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嗎?江蘇鹽城一家幼兒園,竟然把調查表發到了家長手里,不僅要填工作單位,還要寫清“家庭產業”“能給幼兒園提供啥資源”。這哪是家園共育?簡直是赤裸裸的“家庭背景大起底”!更離譜的是,園方理直氣壯說是為了“省級優質園復審”,結果教育局直接打臉:“跟評審沒關系,立刻整改!”(源自極目新聞等媒體)
這事兒看著荒唐,但背后的水可深了,幼兒園的手伸向家長的那一刻,什么家庭隱私,什么教育公平的遮羞布就被撕爛了。
幼兒園早不是凈土,而是社會分層的第一站
有人說:“不就是填個表嗎?至于上綱上線?”可你仔細想想——當幼兒園開始統計家長是開公司的、當領導的,還是打工的、擺攤的,下一步會干啥?
前幾年,上海某幼兒園搞“家長職業分享會”,結果醫生的孩子被老師圍著夸“長大救人”,外賣員的孩子被冷落。還有報道,杭州某小學按家長學歷建群,博士家長群優先對接名師資源……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被貼上“家庭財力值”“父母社會地位”的隱形標簽,這才是最可怕的“贏在起跑線”。
那些嚷嚷著“自愿填表”“挖掘資源”的園方,本質上就是 把教育搞成了“資源置換游戲” ——家長能贊助演出服,孩子就當C位;家長能聯系專家講座,孩子就被夸“模范生”。今天你默認幼兒園查家底,明天小學會不會按家長背景分班?
喊著“教育公平”的人,正在親手制造不公
園方委屈嗎?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冤:“我們也是為了孩子啊!企業家的家長能帶娃參觀工廠,醫生的家長能教急救知識,這不就是‘家校合作’嗎?”
但問題就出在這兒——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讓家長“各顯神通”,而是讓所有孩子站在同一片陽光下。
如果農民工的孩子只能聽爸媽講“工地安全”,有錢人的孩子卻能跟著家長看“上市公司財報”,這哪是教育?這是 把學校變成爹媽實力的“拼爹擂臺”。
更惡心的是,這種行為還裹著“為你好”的糖衣。就像網友說的:“我家開養雞場,老師知道后連合影都讓我娃站角落,這叫哪門子教育?”當幼兒園把家長分三六九等,孩子立馬成了“鄙視鏈”上的犧牲品。
今天你忍了填表,明天學校就敢明碼標價
這事兒最讓我后背發涼的是什么?是全社會對“教育商業化”的麻木。
幼兒園敢明目張膽要家長填家產,是因為早就摸準了家長的軟肋——你敢不填?不怕老師給你娃穿小鞋?教育局嘴上說著整改,可這類事件十年被曝光八回,哪次不是罰酒三杯了事?
看看評論區就懂了:有家長炫耀“填了局長職務,老師天天拍我馬屁”,有網友苦笑“早習慣了,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查家底”,還有人說“不填就編唄,反正沒人核實”……當造假成了對抗不公的手段,當沉默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教育公平早就死在了所有人的合謀里。
我知道有人會說:“現實就這樣,較什么真啊?”但正因為現實殘酷,才更要守住底線。家長硬氣點:碰到這種表,直接寫“無業游民,靠啃老為生”,看學校能把你咋樣?教育局別和稀泥:除了整改,更該立法禁止學校收集家庭資產信息!
說到底,教育的底線就一條:甭管爹媽是干啥的,進了校門,所有孩子必須一樣干凈。
這事兒你怎么看?你家娃被“查過家底”嗎?評論區吵起來!
(圖源網絡,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