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看到了昆侖策的一篇文章,并由此知道了昆侖策還有一個研究員叫彭勝玉。彭勝玉有什么新的研究呢?他的文章標題應該可以概括:要脫鉤就脫鉤,不服就干,是最好的對美策略。
這樣的標題,這樣的觀點,無疑是令人尊敬的豪言壯語,喊上一嗓子就跟打雞血似的。而且看起來也是理直氣壯的。當今世界誰怕誰?熱戰尚且不懼,又何懼貿易戰?所以當然是不服就干。
可是,看起來沒問題而且還給國人打雞血的標題之下、文章之中,有些具體的說法、具體的觀點,卻值得商榷。不僅如此,這些說法、這些觀點也很難讓人把它與彭勝玉的身份聯系起來。
彭勝玉什么身份?網上公開信息顯示,彭勝玉不僅是昆侖策的研究員,更是什么“國盛戰略智庫”的什么秘書長。這身份,從邏輯上說,顯然應該有些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見,可以利國利民。
然而,彭勝玉的一些觀點,竊以為實在配不上“研究”“智庫”這兩個詞語。
比如他說:“應大幅降低美國在中國外交及發展中的地位,我們要明確喊出來對美有限制開放,對世界其他國家盡可能開放?!?/strong>可是誰都知道,當今世界,中國和美國是兩個最重要的大國,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是影響全世界的雙邊關系。
美國的國際地位擺在那里,中國的發展,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都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發生關系,這根本就不是主觀意愿可以降低的。就算關系惡化,美國在中國外交與發展中的地位,也是最主要的。中國可以輕視甚至無視美國的存在,卻擺脫不了它的影響。
至于對美限制開放,盡可能對世界其他國家開放,實在看不出這有什么好處,更看不出如何操作。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引進外資與技術,對美限制開放是要限制美國的資本與技術嗎?這好像恰是美國政府正在“幫”中國做的。對其他國家盡量開放,是哪些國家?非洲、南美國家有錢有技術嗎?好像都是我們往外輸出。
彭勝玉還說,“中國對美商品出口增加,說明是美國需要中國的貨物,而不是中國需要美國的美鈔”,說“美國的美元霸權福利就是中國這樣的制造大國供養的,是中國養出了美國的美元霸權福利”。
說美國需要中國貨物,這沒問題,確定如此,否則它買干什么?但是中國不需美國的美鈔嗎?不需要的話,為什么還向美國出口商品?為什么還反對美國的貿易戰?為什么還反對脫鉤?為什么不主動停止與美國做生意?彭勝玉莫非認為,中國賣貨物給美國,是對美國的恩賜與施舍?
其實,美國需要中國貨物與中國需要美國美鈔,這是一體兩面不可分的。美國確實需要中國貨物,而中國也確實需要美國美鈔。一方面,美元是國際貨幣,中國與世界貿易大部分是需要的;另一方面,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本質上是中國老百姓要掙錢——不管哪國的錢。
同理,彭勝玉說美國的美元霸權福利是中國這樣的制造大國供養的,表面看起來是這么回事,但反問一句,中國為什么要去供養呢?美國是中國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中國為什么去供養它而不打壓、干掉它?彭勝玉也不想想,如果沒有國際市場,中國這樣的制造大國能發展起來嗎?沒有需求,何來發展?
彭勝玉最不可思議的一句話是:
出口,極可能是中國物質財富外流惡性循環的開始。出口的本質是中國國內物質財富的外流……
“外流”一詞,結合“惡性循環”一詞,可以看出明顯是反對的意思。
這樣看來,出口商品給外國是吃大虧了,是蠢到家了。沙特、俄羅斯、美國等,它們把石油、天然氣油賣給別的國家,這得有多傻呀?中國每年出口那么多東西,這是多傻呀?可是:
第一,彭勝玉似乎忘了,出口商品,對方是付錢的,錢是可以買物質財富的;
第二,出口的本質是物質財富外流,那請問進口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美國對中國進口多、出口少還不高興呢?
第三,有些出口,是先進口原材料來加工,再出口成品。
第四,農民不賣糧食,彭勝玉吃什么?商人不賣衣服,彭勝玉穿什么?
彭勝玉還是什么智庫秘書長,這認知連秘書恐怕也做不好吧?兩千多年前孟子就講過商品交換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彭勝玉現在居然說“出口的本質是物質財富的外流”,還說什么“極可能是中國物質財富外流惡性循環的開始”。
要說開始,中國古代就開始了,尤其到了明代,賣出絲綢、茶葉、瓷器,賺取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不知道彭勝玉認為明代這是賺大了,還是虧大了?
舍不得對外出賣本國的物質財富,不出口,生產那么多東西怎么辦呢?彭勝玉曾經還真想出一條“妙計”。
2024年彭勝玉曾說,中國商品過度依賴金錢流通和出口市場,而中西部人民有需要但缺乏購買力,導致東部沿海商品難以在國內流通,為此他提出一個大膽建議:國家拿出100萬億給中西部人民,提高他們的購買力,實現國內經濟的均衡循環。
不得不說,彭勝玉真大膽。
可是2024年,中國一年的財政收入才21.97萬億,這就是說,國家得四五年不吃不喝拿出這100萬億。此外,中國2023年的出口總額才23.77萬億。
再說,中國生產的商品,都是中西部人民需要的嗎?花完了怎么辦?再發100萬億嗎?如果這個辦法可行,恐怕世界各國都可以閉關自守了吧?還搞什么對外貿易?而且,缺少購買力的又豈止中西部人民?東部也大有人在,人心哪有知足的?
要脫鉤就脫鉤,不服就干,這種話好說,說出來霸氣,但置國計民生于何地?這根本不是治國之策,而是害國昏招。
對美策略,中國歷來都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對策的,而不會感情用事,該還擊時就還擊,該妥協的時候也會妥協,也會讓步。
貿易上對美斗爭總的原則就是,有利于擴大出口和保護國內企業。而這在本質上,就是保國家稅收,保百姓飯碗。
不知道彭勝玉的國盛戰略智庫,是不是上面這個。這家名叫“北京國盛智庫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這明明是一家企業。
昆侖策研究院,掛著“研究院”的名號,但其實是一家小微企業。這家智庫的路數與此類似,區別在于規模較大。
對于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了“中國智庫網”,由全國政策咨詢信息交流協作機制成員單位共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承辦,各類智庫協辦。
在查詢協辦的智庫名單中,并沒有看到國盛智庫的名字,也沒什么國盛戰略智庫。這讓我想起了宋清輝,他一個人還成立了“清暉智庫”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