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 通用航站樓 千島湖通用航站樓
字數:4322 閱讀:18分鐘
摘要:在航空小鎮的背景下,以浙江省建德航空小鎮千島湖通用航站樓為例,基于建筑類型學的方法,從形態特征、功能緊湊、體驗豐富的角度闡述通用航站樓的設計策略,并總結與交通航站樓在各個維度上的差異性。
通用航站樓差異化創作的可能性
——以建德航空小鎮千島湖通用航站樓為例
朱子曄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研究生
汪 浩 建德市城鄉規劃編審中心副主任
近年來,通用航站樓的建設迎來了一次浪潮,帶來了通用產業的強勁增長、低空空域和航線的有序放開以及航空小鎮的興建,尤其是以航空產業、教育、通用和低空旅游聚集規模化發展的特色小鎮——航空小鎮成為近年全國產業布局的熱點。航空小鎮起源于美國,二戰后美軍遺留下大量軍用機場,并且轉業空軍飛行員數量基數龐大,群眾基礎良好。強大的航空工業、遼闊的國土、健全的機場設施和人力資源促進了航空小鎮的出現和發展。目前全球共有600多個航空小鎮,其中美國有近500個,形成了健全的商業和管理模式。
我國特色小鎮是按照產業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產業稟賦,聚焦產業定位,整合產業鏈,形成“產城融合”的大規模綜合化產業集群。由于我國通航工業的長足發展,同時天然具有集群化屬性,當技術條件、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突破了限制閾值,航空小鎮在我國也逐漸興起,例如中國航空工業實力較為雄厚的浙江省,目前已經建成10座航空小鎮。
浙江建德航空小鎮(以下簡稱“小鎮”)致力于打造“通航產業浙江樣板地、國家級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地、國際知名航空休閑旅游目的地”。小鎮規劃面積3.57km2,實際控制面積10km2,先后獲評國家A A A A 級景區、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國家首批低空旅游示范區。千島湖通用航站樓的建成對提高小鎮在行業和公眾視野中的能見度,間接拉動航空投資和發展低空旅游事業頗有裨益,例如小鎮內的區域地標設施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航站樓就是新語境下的產物。
千島湖通用航站樓
>>通用航站樓
民用機場分為通用機場和運輸機場,航站樓也對應地分為通用航站樓和交通航站樓,公眾日常乘飛機出行熟悉的是后者,對前者的接觸較少。《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規定:“通用航空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其存在長期遠離公眾視野。縱觀我國通用航站樓發展史,由于早期通用機場的使用僅限于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通用航站樓的使用面向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等活動,功能性較強,對建筑設計的要求并不高。而近年來隨著我國航空事業的快速發展,在通勤航空之外,以文化旅游、體育探索為目的的飛行活動越來越多。同時私人飛機擁有者增多,加之疫情下人員物資緊急調動等原因,讓通用機場及其航站樓的使用強度逐年提高,逐漸走進公眾視野。杭州亞運會期間,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航站樓作為亞運會配套服務的公共設施使用。據此,在航空小鎮語境下,對通用航站樓設計的系統性研究成為必然趨勢,為未來這一建筑類型的創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通過類型學方法深挖通用航站樓的獨特性
由于功能和規模與交通航站樓的差別較大,通用航站樓在設計上呈現出一定的特征。與受制于各種功能的交通航站樓不同,通用航站樓帶給游客和其他專業人員以特別的視感和差異化體驗。
“類型”不是具象的可供拷貝或對標的物像,而是有關各個要素的較為抽象的觀念和法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①。建筑的類型不會先驗地出現,而是從系列的既有案例中演化而來[1]。在《一種建筑類型學的現代觀念的形成》中,艾莫尼諾將類型的特征總結為三點:1)類型有特定的主題;2)外部影響有限,其發展變化只與自身平面有關;3)只以自身的建筑形式作為特征。這三條都指向了類型的自律性,某種類型建筑或建筑要素一旦類型化后,就自然具備了自律特征。具體到通用航站樓,由于上述經濟大環境和行業大背景已然成為了一種較為獨立的建筑類型,其發展也就擁有了自我演化的內在規律。
正因為規模小、功能簡單,通用航站樓多為占地面積數千平方米、2~3層樓的無指廊方形平面的范式,且通常處于站坪和前區廣場較為開闊的位置,與附近設施的關系較獨立,加之一座通用航站樓勢必會成為所在航空小鎮的區域地標,因此通用航站樓有可能成為建筑類型學分析的理想素材,具有某種意義上的“標本”價值。
航站樓規模越大,功能越復雜,限制因素越多,人們越難把握建筑的全面。比如從地鐵進站的旅客,只能體察到在全室內展開的流程上的情形,而從登機橋到達的旅客很難看清航站樓空側的全貌,規模越大的航站樓,人們對其感知越依賴碎片化的探索。但通用航站樓規模小,人們通過一次尋常的出發、到達流程即可盡得其內外全貌,判斷類型的要素相對簡單,具有較強的自律屬性。
基于對航站樓這一細分領域實際案例的類型學研究,將有助于我們以系統化的思維和工具拓展設計創作的想象空間,給設計決策有力的理性依據。國內對通用航站樓設計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積累,主流的創作觀點認為通用航站樓功能較為簡單,通常采用前列式,僅有出港區、到港區和輔助辦公區[4];形式上則呈現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反映航空特性的國際化傾向,另一種是反映在地特色的地方化傾向[5]。隨著通用航站樓越來越多,需要更細致、科學的分類方法。依據近年項目案例和上述類型學的分類原則,將通用航站樓歸納為以下四個主要類型:1)具象文脈:設計創作的始發點來自于對設施所在地具體文脈要素的挖掘和再創作,如傳統民居大屋頂等,需避免直白的轉譯;2)抽象文脈:設計來自于對設施所在地抽象文脈要素的借鑒與轉化,與具體文脈要素不同的是抽象要素沒有作為原型的現實對應物,而這個“所在地”常指向于航空小鎮及其產業語境,以抽象的方式呈現建筑內在;3)飛航擬態:自然而樸素的聯想讓抽象模仿鳥兒和航空器動態的設計思路頗受歡迎,同時這一思路自帶天然的抽象性;4)簡潔現代:這種類型保持了建筑學的高度自律性,除了與航空工業的科技屬性取得精神共鳴外,有意與在地要素保持距離,外在體現為高度抽象的現代簡潔元素。
>>差異化選型
通用航站樓既不是中小城市的支線機場航站樓,也不能被簡化為縮小版的交通航站樓,在新語境下,新一代通用航站樓應該作為一種獨特的航站樓類型予以專門研究。民航交通機場航站樓作為一城一市的空中門戶,在城市建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航空小鎮內,通用機場同樣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航站樓往往會成為小鎮最引人矚目的單體建筑,是整個航空小鎮設施水平和發展程度的象征,是小鎮的形象代言,因此通用航站樓設計立意的著眼點無法離開小鎮的產業稟賦和所在地的在地特質。
從埃羅·沙里寧設計的華盛頓國際機場航站樓到上海浦東國際機場T1、T2航站樓,建筑體量模仿飛鳥和航空器的形式創作思路被普遍采用。對鳥類身形的模仿與再現在人類藝術史上比比皆是,在杭州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飛鳥形玉器,考古學家據此推測良渚先民有崇拜飛鳥的習俗。人類開啟航空航天時代以來,包括建筑在內的設計創新深受航空工業的影響,例如蘇聯在1968年建造的圣彼得堡國家機器人研究院受到火箭形態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甚至出現了烏克蘭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放映廳這樣極富科幻色彩的作品。建德通用航站樓采用了飛航擬態的類型,小鎮的宣傳口號是“夢想放飛的地方”。作為小鎮核心地標,航站樓突出“放飛”二字,著眼于通過對飛翔天際、御風振翅的美好隱喻為航空小鎮描繪愿景。
從建筑形態學看來,建德通用航站樓采用了抽象文脈與飛航擬態的類型,表達了航空小鎮在地的產業 文化和發展共識,這不僅是一種自發的特色小鎮的演化現象,還是一種便捷訴諸實踐的設計語言[6]。航空小鎮的精神和價值通過航站樓這個單體設計集中體現,類型學的方法有助于與交通航站樓的形象拉開差 距,建德通用航站樓嘗試通過以下兩種方法賦予通用航站樓這個新興創作類型視感上的特質。
(1)交通航站樓塔站分離的布局, 通用航站樓塔臺通常與站體合建。建德通用航站樓的設計有意讓始 終處于配角地位的塔臺布局在機場迎賓大道的中軸線,既突出航空主題又明顯區別于大眾對航站樓的刻板 印象,同時屋頂從陸側向空側傾斜,在保證塔臺視野的前提下,增設X形斜撐,在提供結構穩定性的同時讓塔 站原本不易融合的幾何比例看起來不再突兀,平添幾分科幻色彩。
(2)避免常用的玻璃幕墻立面,采用雙層檐口和實體化白色鋁板幕墻。臨空一面通透,方便乘客看見 站坪工況,緩解等待焦慮;而臨路一側以實體為主,使陸側主立面與一般航站樓區別的同時,提高機場的識別度。
>>特色功能
除了管理、場務、安保、指揮、后勤等標準化通用航站樓功能外,創作過程中各方協商出許多非剛性功 能,這些非標準的設施和空間也為航站樓增添了許多契機。
(1)室內外觀摩空間。塔臺下方具有與塔臺同等視野的傾斜屋頂被充分利用,結合階梯看臺,方便未 來航展、飛行表演和比賽觀禮。二層設有凌空咖啡吧,乘客可以邊看空側運轉、邊候機休息,同時設有類似 虹橋T2航站樓的21m寬VIP候機平臺。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家機器人研究院
烏克蘭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放映廳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陸側立面圖
(2)航空主題系列科教空間。例如兒童繪本館、航模展示廳、飛行器模擬體驗中心、科普翻轉課堂等,為青少年和航空愛好者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與實踐結合的研習場所。
(3)低空旅游與航校培訓空間。包括旅行社、保險公司、通用航空培訓學校、教練工作室、通用航空公司機隊辦公和飛行員資格認證機構等。
通用航站樓設施的遠期發展儲備并不主要依據預測吞吐量的增長,未來通過土建擴建、加建航站樓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具遠期發展的可能,主要采取預留方便室內改造的備用房間,提供未來發展的冗余度。
結語
通用航站樓較為簡單的在地關系、功能與形式給建筑類型學研究提供了一種相對單純的研究環境,類型學的模糊普遍性特質在這種環境中更有利于對比分析作品案例并指導建筑師采取最優的建筑類型方案。
建德航空小鎮千島湖通用航站樓是在國內特色小鎮興起的時代背景下,以類型學的方法創作建成的實例,為未來相關項目提供了新的類型案例和方法參考,這一動態演進的過程自下而上地積極影響著航站樓屬地的航空小鎮產業精神的發展,并讓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越發清晰豐滿。
陸側入口處幕墻剖面示意
剖面圖
9 空側中軸實拍(左上) 10 陸側車道邊(右上) 11 航空繪本館(左下) 12 出發大廳(右下)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通航在線;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